江苏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 郭欣钾
当下,学生作业拖拉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每天不仅要催课堂作业,甚至还要催家庭作业,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已经迫在眉睫。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又差,再加上原生家庭的影响,因而会出现作业拖拉的现象。面对这种现状,需要教师“把脉问诊”,及时予以纠正。因此,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内因,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已是大势所趋。
造成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有学生个人、原生家庭以及教师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对动态的事物感知能力较强,对于静态的事物的专注力有限。写作业时如果外部环境嘈杂,学生很难安心写作业。首先,小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如果他们遇到了比较难的题目,思考之后解决不了,会很自然地跳到下一题,如果发现仍然解决不了,就会有厌烦情绪。一次作业,有这么几道“难题”,便会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其次,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等因素,有些题目学生根本不会做,所以干脆就不做了。第三,低年段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驱力,甚至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爸爸等于100个好老师”,都体现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本班学生王某,来自双职工家庭,属于外来务工子女,王某的饮食起居全由爷爷奶奶负责,可是爷爷奶奶是文盲,年龄又大,且不说监管王某做作业,帮助王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从王某平时的个人卫生来看,家长就不太称职。再有本班学生陈某,一年级时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生,他有一些小聪明,反应也快,总体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二年级,成绩下滑很明显。究其原因,妈妈怀了二胎,无暇顾及,原本一年级就没能培养出良好的作业习惯,现在由于家长疏于管理,得过且过,造成陈某成绩一路下滑。二年级知识点相对一年级来说还是有所加深的,陈某一年级的那点小聪明已经不够用了,慢慢地也出现了作业拖拉的情况。笔者无奈只能感慨:二胎来了,娃,谁来看?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但是教师布置作业时大都是统一的任务,这样也造成了后进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例如,课堂上的作业,有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检查过两遍了,有的学生仍然没有完成,但教师只能等全班学生都完成后再做讲评,无形中给后进生带来了压力,也浪费了其他学生的时间。在当前教学任务紧张、社会期许较大的背景下,学生无疑需要每天不间断的、一定量的作业和练习,当学生第一次作业未能及时完成并遭到教师的批评时,无形中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昨天的作业还未完成,今天的作业接踵而至,于是,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了。长此以往,作业就由沙砾汇聚成土丘,由土丘汇聚成大山,压垮了学生对学习的最后一丝热情。
在分析了学生作业拖拉的问题之后,笔者发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学生、家长、教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
低年段学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要有趣,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那么,学生在作业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喜欢挑战,渴望被老师、同学关注,更期待老师的夸奖。因此,教师可采用“限时鼓励法”来敦促学生做作业。这个办法笔者也使用过,大屏幕投影秒表计时,学生统一开始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做得快,又自觉检查的学生予以表扬。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形式,就连平时有作业拖拉习惯的学生此时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当中。
对学生而言,计算课通常是比较无聊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大缩短,练习时提不起兴趣。所以,一般计算课笔者都会精心准备。例如,在教学笔算“三位数的加法”时,笔者利用本节课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让学生先学会算理,然后设置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小白兔闯关,中间穿插小组之间速度和正确率的竞赛,最终帮助小白兔打败大灰狼。这样具有目的性的练习,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即使是后进生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没有拖拉的情况。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为他们课后高效地完成作业提供了可能。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良莠不齐的,对于后进生来说,完成等量的作业无疑是“强人所难”。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有效作业”。例如,针对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设置三种(或多种)难度的作业,如动手、动口、动脑,或几种形式相结合,以供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如此一来,学生更乐意主动完成属于自己的作业,甚至想要挑战自己,完成高难度的作业。
每天新课结束,笔者会下发一张配套练习,1、2题为基础题,3、4题为综合题,5、6题为拔高题,根据学生的能力,分配每人必须完成的题目,慢慢地原本只能完成前四题的学生开始自主去做5、6题了,原来只要求完成1、2题的学生也开始涉足3、4题了,这是一种内驱力,基础层次的练习可以轻松解决,学生会自主趋向更高层次的练习,慢慢地学生作业拖拉的情况就得到了缓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成长空间和时间,有些时候教师也要学会等待。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学生作业拖拉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寒。因此,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导,只要学生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量,规定完成的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那就不能继续做了,第二天将接受教师的处罚,由此也让学生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当然,作业完成的时间教师也可以跟学生商量后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必须说到做到,学生才会认真对待。
学生景某的妈妈在家校配合方面就做得很不错,每天记录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作业态度,可是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景妈妈主动找笔者商议对策,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景某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走神,于是,笔者利用他在校时间每天限时完成一张口算纸,帮助景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家校双管齐下,合力使他改掉了作业拖拉的习惯。
以上解决措施或许仍不完善,还需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反复尝试、探索,为学生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