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魔头”的转化

2019-01-16 01:37:26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刘晓君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魔头透明胶笔者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刘晓君

一、什么是“小魔头”

笔者刚接手的班级整体很好,但有一个学生和其他学生显得格格不入。他聪明、表达能力强,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思考、发言从不举手、喜欢随意插话、作业字迹潦草。更令人头疼的是他进出教师办公室从来不喊报告,眼里没有他人,有时还会发脾气,大喊大叫,班主任拿他也没办法。这就是班级里公认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起任何批评、一言不合就和同学打架闹事的“小魔头”,学生们都远远地躲着他。

二、分析“小魔头”形成原因

在一次放学后,笔者意外见到“小魔头”的爸爸,原来“小魔头”的爸爸患有严重的残疾,在交谈中笔者发现,他的爸爸对他宠爱过度,已达到溺爱程度。并且在与笔者沟通的过程中,他爸爸曾自豪而又不屑一顾地打断笔者:“他的数学我都在家教过了。”言下之意,他的数学成绩比较优秀都是他爸爸的功劳,和老师无关。

就这样,与他爸爸的短暂交流无疾而终,笔者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现在的“小魔头”了。他的性格形成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他从小到大成长在一个极度宠爱和过度保护的温室环境中,导致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合作和关心他人,经受不住任何批评和挫折。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转化“小魔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转化“小魔头”,让他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呢?

1.关注学生,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人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赏,小学生也不例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肯定是让他们爱上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有效方法。《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那些在家庭中被宠坏的孩子,当他们来到学校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时,仍然渴望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就会通过捣乱课堂、分散注意力、不认真做作业、与同学打架等方式,竭力吸引老师的关注。”儿童教育家阿德勒也说过:“如果这些在家庭中受到宠爱的孩子同样赢得了老师的偏爱,那么,他们常常会成为好学生。”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实践课“周长是多少”时,本节课一个活动环节是估计和测量不规则图形(笑脸)的周长,学生都在认真地用毛线进行测量,只有“小魔头”在玩透明胶。笔者很想严厉警告他,但想到他家庭的特殊情况,还是按捺住性子走到他身边,出乎意料的是,发现他原来不是在“玩”透明胶,而是在测量笑脸的周长。除了常规的用线测量外,他居然自己发明创造利用身边的透明胶搓成长条替代毛线进行测量。关键他还把透明胶反着搓,正好粘到笑脸的一周,完美地解决了毛线对不准边线的问题。

笔者对自己刚才没弄清事实真相就误会他的粗暴想法而感到惭愧。看来,要让他感受到笔者的关注和爱,同时改变他在班级学生中的形象,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笔者立刻宣布:“请××上讲台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他听了之后兴奋地跑到讲台上,专心致志地用自制“透明胶线”围绕笑脸一周,并且还在接头处用笔做上标记,最后把“透明胶线”展开,用直尺测量出周长。

全班出奇安静地看完他的演示,还没等笔者开口,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就响了起来。

经历这件事情之后,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小魔头”自己也悄悄地在改变。

教师不能等同于学生父母,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这就不难理解一个在家庭中被宠坏的学生来到学校后为什么会用一些“荒唐而霸道”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其实他只是想用这些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就会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动力和激情,这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和赞赏。

2.关爱学生,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

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就是告诉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例如,在期末复习评析课上,一个学生讲解了这一道题,如图所示:

问题是“第五天从第几页开始读起?”,该学生的回答是“第45页”,大家对这一答案都无异议。只有“小魔头”举手反对,“第五天应该从第159页看起啊!”“哈哈哈,这题书上做过了,就是直接用第四天看的页码加1,45页没错啊!”同学们嘲笑道。“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8页,前两天一共都看了73页,第五天怎么可能只从45页看起呢?”他反驳道。

他接着为大家解释:“因为第一天看了35页,后面每一天比前一天多看3页,所以第二天看了35+3=38页,第三天看了38+3=41页,第四天看了41+3=44页,第五天从哪一页看起应该把前面四天看的都加起来,再加1页,算式是:35+38+41+44+1=159页。第五天应该从第159页看起。”

思考片刻,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他在大家的掌声中带着自豪的微笑坐了下来。

“感谢你为我们改正了一道错题,说明你拥有‘数学眼光’,能敏锐地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我们的数学课上不正是需要这种善于聆听、勇于纠错的精神吗?”笔者说着,雷鸣般掌声再一次响起,笔者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同学们露出羡慕的神情。而他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从他那既高兴又有些羞涩的表情里,可以读出他被笔者表扬、被大家接纳的快乐。

从此以后,在数学课上,他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不听讲、随意插话扰乱课堂秩序了。渐渐地,他变成了班级发言的积极分子,从以前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小魔头”变成了班级的“小学霸”,期末数学考试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其实,一个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真诚的情感去爱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

四、结束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是基于自身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我们的课堂才能因充满人性关怀而焕发生命活力,学生才能在数学的润泽下幸福成长。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情感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学生,自然能有更多的“小魔头”蜕变成“小学霸”,在教育之路上创造出更多和谐美好的音符!♪

猜你喜欢
魔头透明胶笔者
当“大魔头”离开后
相见欢
诗潮(2017年3期)2017-04-27 17:27:31
相见欢
中国诗歌(2016年6期)2016-11-25 23:54:04
扎不爆的气球
3招巧去墙上粘痕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直上云霄之火箭
中学科技(2009年6期)2009-07-30 07:02:22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
白发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