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芝,唐瑜皎,吴 维,毛 颖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提出,要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201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健康成都——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进一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市民健康素养,对推动健康成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健身步道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登山健身步道的研究也尚不成熟,且大多数研究是从体育健身着手,如朱红军发表的《国内外健身步道发展现状比较研究》、孙飙在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提到的《科学健身步道模式的研究及应用》等。甚少研究者从地方文化以及人文需求角度出发,进行关于健身步道的景观观赏性、体验性、教育性方面研究。
健身步道最早出现在1921年的美国,并得到国家政府重视,目前形成了2.56万km长的健身步道,遍布全美各地区。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完整的步道系统,研究体系也趋于完善,拥有成熟的规划原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完善的后期维护制度。
健身步道(包括登山健身步道和国家森林步道)是一种供人们进行走、跑等锻炼活动的道路,亦可进行骑自行车、轮滑等活动。健身步道与一般道路在路面颜色、材质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由能保护锻炼者的特殊材质铺设而成,并在步道路面及周边设有里程标识、健身指南标识以及其他健身设施等。
龙泉山地健身步道在2011年建成开放,步道全长约15 km,有一条主要登山游览路线,步道有两个出入口,都位于欧鹏大道上。主要景点有茶花园、怡心亭、芭蕉园、石场遗址、健身广场、仰天窝鱼塘等,其中,怡心亭由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捐资50万元打造,以樱花为主要景观。另外,在健身步道的制高点上可以欣赏到龙泉城区的全貌,天气好时还能远瞰成都市区。
使用者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问卷调查显示,20%受调查者表示对健身步道特别满意,70%表示满意,但仍有10%的人表示步道某些方面需改造优化。其中满意度较高的多为步道附近居民,满意度较低的多为市内居民。由此可知,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背景下,健身步道应面向更广人群进行景观优化。健身步道主要使用对象为40~60岁的龙泉驿区本地居民。其中,60%的人认为步道安全保障度高,而40%的人认为,步道建设存在滑坡和防电防滑设施老化,围栏缺损等安全问题。健身步道目前的主要活动为登山健身、骑行竞技及游览观赏,棋牌、禅坐、瑜伽等活动较少。80%的参与者表示步道布局、线路设置较合理,能满足观景的基本需要,但20%的人表示景观单调、乏味,游览线路单一。关于健身步道的内部元素(景观小品、风格类型、植物、铺装、材质等),40%的人认为无突兀部分;40%的人认为存在些许不统一的部分;仅20%的人表示均衡统一。由此可知,龙泉驿区健身步道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从4个方面对龙泉驿区山地健身步道的提出景观优化方案。
铺装体系是健身步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不仅是组织景点、景物的纽带,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景观。铺装的色彩、质感、材料不同,所表现出的韵律、节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龙泉山地健身步道的景观优化中,铺装体系应根据山地的起伏、景点设置、游人的需求等,做出相应的变化。
4.1.1 平缓路段
研究表明,健身运动以40 min为最佳。而健身步道的平缓路段可以给游人提供缓冲和休息,因此平缓路段的铺装应分为两种:一部分铺装为跑步骑行专用塑胶跑道,另一部分铺装为缓步区,通过一些地面铺装的引导来使游人放慢脚步,做到正确的运动和锻炼,如通过砖石拼贴出与健身运动有关的图案来普及一些运动常识。
4.1.2 台阶路段
台阶起到连接平缓路段和陡峭路段的作用。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踏步高(h)一般在100~150 mm左右,踏步宽(b)在300~400 mm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平台深度一般不应小于1000 mm,且需做3%左右的排水坡度。台阶需考虑安全问题,其面层应选用防滑和耐久的材料。台阶数不宜超过16阶,应每8个台阶设置一段平台缓和区域,以满足游人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需求。
4.1.3 陡峭路段
陡峭路段对健身爱好者而言,是挑战自我的路段,而对体能稍差一点的游人,则较为艰难。因此在铺装体系上也应考虑不同游人的需求。主要从三种情况来考虑:第一,对体能较差的孩童以及老年人,利用防滑的铺装材质来降低行走难度;第二,对普通游人,在铺装材质上不做更多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三,对有更高运动需求的游人,在铺装上以山地原始面貌为主,增加挑战性。
交通流线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单向交通流的运行轨迹线。但目前龙泉山地健身步道没有科学合理的内部交通流线体系,路线单一。因此,在对它的交通流线优化中,根据不同人群和需求,在现有的单一路线上新增几条上山路线,如普通的休闲登山路线、山地自行车路线、徒步爱好者路线等。并优化下山车道路线,做到人车分流。
导视系统不但有引导、说明、指示功能,也有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作用。目前龙泉驿区山地健身步道的导视系统极不规范且存在缺失的情况,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缺少了基本的方向指示。
总平面导视图是每一个景区必不可少的导视系统之一。所以在对龙泉山地健身步道的导视系统的优化上,除了在入口处和各个节点进行路线导视图的设置,还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监测发布健身步道的实时状况。另外,路标导视系统在设计时应结合人机工程学,考虑到人们的心理行为习惯,做到舒适且合理。地面导视系统在近几年的导视系统中被广泛运用,在龙泉山健身步道的导视系统优化中,也可将其运用在内,使导视形式多样化。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它们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龙泉驿区山地健身步道景观小品的设置应该充分展示出绿色生态、科学健身、和谐生活的主题。让游人在健身休闲和游览的过程中,感受轻松氛围。
4.4.1 视觉感受
视觉感受型景观小品主要通过雕塑,小型建筑小品来体现。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可以适当放置一些具有运动性质或者科普科学健身知识的景观小品,在材质的颜色搭配上要符合周围环境,与大背景色调和谐统一。
4.4.2 听觉感受
听觉感受型小品主要通过音响设备来实现,龙泉驿区山地健身步道本身设置了外放音响设备,但是音响设备的造型可以进一步优化,如结合运动健身等相关元素。
4.4.3 嗅觉感受
嗅觉感受型景观小品主要以植物来打造,运用园艺修剪技术将芳香花卉塑型,将其外形与健身步道的主题相联系,丰富景观内容。另外,还可引入芳香疗法。
龙泉山山地健身步道景观优化设计遵循生态性、功能性、融合性、艺术性的原则,从铺装体系、交通流线、导视系统、景观小品四大方面入手,并将铺装系统划分为平缓路段、台阶路段、陡峭路段3种情况进行优化设计说明;在交通流线上一改目前的单一状况,设计多条登山路线;在导视系统上,通过平面导视图、路标导视图和地面到视图来形成多样统一的山地导视体系;最后从视觉、听觉、嗅觉3个方面对景观小品进行优化改造设计,使得龙泉山地健身步道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满足运动休闲需求,起到游览观赏和宣扬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的作用,也为其他山地健身步道的设计提供参考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