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实验小学 孙玉娟
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接受能力,层层诱导,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这就要教者在讲解过程中具有高视野,特别是解题过程中需要重视题目的发散,不能就题论题,而是一题多变,使教学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一题多变”实质上是形变意不变,将一道题演变成多道题,但题目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
1.“纵变”:对所存在的某一数量关系有清晰的理解
例1:饮料厂原计划每天生产50吨饮料,由于工厂设备更新,现在每天生产80吨饮料,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解:80÷50=1.6=160%。
变式一:饮料厂原来每天生产50吨饮料,由于工厂设备更新,现在每天生产80吨饮料,比原来增产了多少百分数?
解:(80-50)÷50=0.6=60%。
变式二:饮料厂现在每天生产80吨饮料,比计划增产了60%,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吨饮料?
解:80÷(1+60%)=50(吨)。
变式三:饮料厂原来每天生产50吨饮料,由于工厂设备更新,现在比原来增产了60%,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吨饮料?
解:50×(1+60%)=80(吨)。
2.“横变”:使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运用能够熟练掌握
例2:加油站要运进95号汽油,已经运进8吨,相当于要运进汽油总量的50%。加油站要运进95号汽油多少吨?
解:8÷50%=16(吨)。
三是形成纳税需求反馈机制。及时疏通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交流渠道,使得纳税人与税务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信息互动的良性循环,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与相互认可。
变式一: 加油站要运进95号汽油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了一趟,每辆运了2吨,还剩下多少吨95号汽油没有运过来?
解:16-4×2=8(吨)。
变式二:加油站进了95号汽油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吨,剩下的交由大车来运输,每辆大车运4吨。一次运完,需要多少辆大车?
解:(16-4×2)÷4=2(辆)。
变式三:加油站进了95号汽油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了一趟,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比汽车多运1.5吨。一次运完,需要多少辆大车?
解:(16-4×2.5)÷(2.5+1.5)=2(辆)。
上述教学的实现,需要教者有较高的视野,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巩固训练,强化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具体直观的思维向抽象的思维不断过渡,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题目的能力。
课堂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教者数学思想的活跃程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及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以及数学方法的追根溯源,是最为完整的总结,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抽象及概括,它隐藏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等系列过程中,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更好地解决难题。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用 “( )”或“□”来代替未知得数,让学生在空格中填具体数字。例如:2+3=□,5 +( )=8,6=□+□+□+□+□+□。再如:学校有6只皮球,又买来4只。现在有多少只?要学生填出□○□=□(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及练习中均有所体现,我们教者要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向学生普及、强化这种思想,当然,强化不等于强加,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做到强化有度。
再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把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体饼干盒子改装成一个,该如何包装最省纸?
这是道经典的找规律题目,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再通过详实的计算来比较各种改装下图形表面积的大小,进而找到最为合理的改装结果,该案例是对生活实际情况的演练和延伸。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代数思想出发,不需任何操作和数值的计算。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并满足a>b>c(简单区分三个数即可)。本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装最为省纸”,换句话说就是要改装为一个大的长方体,并且满足它的表面积最小。可以想象出来,新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旧长方体的12个面的面积减去拼在一起后重合的2个面的面积。很明显,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只取决于拼在一起的(减去的2个面)的面积和,减去的2个面的面积和越小,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大,反之,减去的2个面的面积和越大,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再联系a>b>c,得bc<ac<ab。因此,只要我们将最大的2个侧面贴在一起包装即可。
当然,对于数学基本思想的渗透,需按部就班,学生有自我感悟的时空,进而达到螺旋式上升,不能急于求成。
总之,从练习题的设计、解答引导等角度来看,观点越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越深刻,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