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18-11-30 02:51赵明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物流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企物流专业

赵明凤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1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师资力量匮乏,实践经验不足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最初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经济、工商等专业,物流管理知识不系统,教学理念与物流管理教学存在一定偏差。其次,当前引进的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物流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物流实践经验。第三,教学任务重,教师很难有机会去企业参加实践工作或专业资格考试,进一步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同时,由于授课准备时间过长,消耗的精力过多,物流企业骨干很难全程教授一门实践课程。故建设“能进能出”的实践型教师队伍存在一定困难。

1.2 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物流管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除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需向学生渗透一定的实践技能,然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困难重重。首先,物流管理实训设施设备价格昂贵,高校经费紧张,无力购买,学生无法得到物流技能的训练,课程安排与企业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其次,为支持物流管理专业发展,中央财政拨款为部分院校投资建设物流实训室,但是利用率较低,物流实训项目只能对物流过程进行简单模拟,无法与企业实际应用有效对接。第三,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物流企业工作,部分企业担心学生泄露商业机密,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不强烈,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进行实践学习,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1.3 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办学定位不清晰

人才培养体系应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匹配,高校受传统本科办学定式的影响,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目标仅从学科专业要求出发,未实现与经济发展趋势,岗位职责要求等挂钩。部分高校课程体系照搬照抄示范性院校课程,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期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的需求,但是部分学校盲目进入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偏离发展目标,继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一定的困难。

1.4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合作深度不够

近年来,校企双方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如天津的“校企一体、产学相融”模式,山东的“学校自办产业型、校企合一型、校企契约型、工学交替型”模式。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从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等9方面制定以学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有些高校已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和校外督导专家组,专门统筹校企合作共建事宜。由于双方利益诉求不同,在合作初期就未能达成共识,所以融合程度不够深,不能有效发挥双方优势,尚未形成持续可行的合作机制。

2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 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师资力量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教师岗位,培养或招聘符合市场需求、学生认可的专任教师,优化教师知识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加大校内外培训力度,对教师进行职业资格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加实践课程内容,既可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又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其次,鼓励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进入企业以员工身份接受企业聘用和管理,在实践中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增加物流行业经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最后,引进优秀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对实践性要求极高,学校招聘教师时应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具备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过渡,不仅要引进高学历人才,还要招聘实践人才,利用这类人才的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2 丰富实践教学,强化实践人才培养

首先,学校应认真调研,听取多方建议,建立一套理论知识与实训项目相结合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以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物流人才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加开实训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结合物流行业发展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扎实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参与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模拟物流操作岗位,制作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汇报材料,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校企共建,强化实践人才培养。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学校出资购买与企业相配套的软件,使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并将学生派往企业实习,实现学习和工作“零对接”,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3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体系是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总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构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应充分调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根据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应用为本”和“学以致用”的特征。其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引入企业资源,组建课程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改革考核方式等全过程的管理,突出“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人才培养必须围绕知识传授进一步加强对现代物流创新与实践精神的引导,将专业定位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掌握知识能力为基础,以提高素质能力为特色,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2.4 丰富校企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应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建立以就业导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式,比如人才互聘的校企互动模式,劳动与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人才定制的“订单”培养模式等。同时不断深化合作力度,第一,注重合作伙伴选择,对企业规模、类型、领域、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兼顾中小企业优势,寻找各自优缺点,建立合作关系。第二,坚持校企目标一致,为保证校企合作顺利、高效进行,校企双方必须签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第三,调动学生积极性,校企合作是围绕学生进行的,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校企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帮助,调动其积极性。

3 总结

物流技术发展迅速,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不断提高。高校一直倡导教学改革,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授课内容与企业实践存在严重脱节,实用性较弱,导致所培养的物流人才质量大打折扣,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时刻关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1]顾全根.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物流技术,2012(23):463-465.

[2]焦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4-01-06(04).

[3]徐立清,钱国英,马建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3-57.

猜你喜欢
校企物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