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陶 俊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的格局已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战略联盟之间的较量,特别是在消费者需求变化多端的环境下,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注重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特征,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当前的市场竞争已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全球各地、各行业、各企业正在大力加强供应链系统的建设。然而,在供应链构建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来自生产、物流、市场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和竞争能力出现瓶颈,因此,急需对此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之道,为我国正在转型中的制造业发展提出有用建议。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众多节点企业组成的网链结构,在日常管理中,各个节点企业独自经营、独自决策、利益独立。但在应对共同的市场竞争对手时,需要目标一致,协同管理,但很多供应链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决策,过度关注自己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优化,而忽视了外部供应链的合作,因此容易造成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协调障碍,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影响较大,例如“牛鞭效应”正是由于需求信息不确定导致的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
(1)供应商方面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供应商是否能按照生产商的要求准时供货,并确保物资的质量合格率和运输安全性;是否能够配合生产商产品开发计划灵活调整零部件产能;是否能够在自身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为生产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这些方面出现的不确定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应链下游生产商的整体运营,进而影响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和效益,使整个供应链的性能和绩效下降。
(2)生产商方面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生产商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其本身的生产系统是否确定可靠,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保证产品按需生产,质量合格;是否能够达到零库存、精益化的准时化生产要求等。这些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要求,也是生产商库存合理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3)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乃至整个市场需求量的不确定性,以及需求的多样性、短生命周期性的复杂特点。这些不确定性将使得销售商对市场需求预测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从而增加了对产品需求量的盲目性和夸大性。
这些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将始终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小到“牛鞭效应”导致的库存积压,大到市场风险下的资金链断裂。因此,企业家和管理学者正在不断研究探索消除不确定性,提高准确性的方法,相比刚性管理缺乏机动调整能力的缺陷,实施柔性化管理是一种有益尝试,将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防范风险提供实现的可能性。
柔性供应链是一种减少供应链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发生,提高企业对环境适应性的管理方式,相比传统供应链,柔性供应链可以通过在企业的产品、价格、数量和时间等方面采取柔性措施,提升供应链系统对不确定环境的反应准确性、反应速度、应急能力等。具体来看,产品柔性体现在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在新产品开发、生产或引进等方面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价格柔性体现在供应链企业应对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整产品价格以保持竞争力的能力;数量柔性体现在供应链企业在满足市场波动性需求的同时又保持低库存、低成本的能力;时间柔性体现在供应链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从技术层面来看,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正是在于企业间信息传输通道不顺畅而带来的传输速度慢、滞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高质量的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是供应链有效运作的基础,随着全球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将可以真正实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全面建立一个开放式、共享式、集成式的大数据平台,将各领域、各国各城市的优势企业联合起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准确、快速传递信息、运输原材料和产品、高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尤以电子商务技术为核心的商业服务系统,对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建立柔性供应链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它是基于Internet而开展的一种在线商业经营模式,在服务于企业间的贸易往来活动中,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商业信息传输和共享搭建桥梁,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处理;并在连接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关系中,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大的附加值,同时也可在企业内部改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更好地降低企业内部运作成本。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还为柔性供应链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企业间通过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各种不确定性,这也是柔性供应链建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电子商务技术而实施的柔性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集成供应链上的各系统单元,还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使供应链更具备一体化的竞争能力。这些集成的供应链系统单元主要表现在:
(1)柔性订货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因为订货信息不准确所带来的“牛鞭效应”经常使企业的产品库存积压过多,削弱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供应链下游企业通过EDI技术发送标准化格式的电子订单给供应链上游企业,使供货商在需求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产品或原材料的合理备货,并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库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供应链企业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系统一方面可随时跟踪订单处理情况、产品生产情况、物流运输仓储情况和终端市场需求变化情况等;另一方面可及时动态查询库存情况,包括已消耗情况及可预见的缺货情况等,使企业的订货管理更加合理和柔性。
(2)柔性生产管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生产计划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与市场脱节,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商、生产商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可以及时全面收集市场需求信息,真正实现以需求拉动生产的目标,供应链企业也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布新品信息,挖掘和刺激潜在的消费者需求,并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电子商务平台的充分应用为产品需求方和生产方搭建起了互动的平台,更为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了防范风险的能力。
(3)柔性交货管理。传统供应链管理下的交货管理往往成为影响供应链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后一环,运输信息不确定、时效差、货损率高是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的直接原因,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及时发布物流运输信息,提供给下游企业及消费者查询追踪的便利,并且可在市场销售情况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交货批量或者交货时间,增加企业交货数量和时间的弹性,降低企业物资储备的风险。
(4)柔性定价管理。传统供应链管理下的产品定价管理较为刚性,对市场销售情况的变化反应比较滞后,无法有效应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攻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大量的同类替代品和消费者变化多端的需求环境,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可随时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调整价格,消化库存,提高销量;并且可大量搜集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以制定企业自身的价格策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终使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运输、仓储与消费者服务等多环节上进行高效整合,更加柔性、灵活地应对环境的快速变化。
供应链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时间管理,这既是现代供应链确保效率、追求卓越的基本要求,也是柔性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另外,时间也是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更进一步说,也是影响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需要重点关注对各节点企业的订货时间、生产时间、交货时间、配送时间、销售时间等进行仔细设计。例如,在订货时间方面,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企业间的定向订货系统,通过EDI技术传输标准化格式的电子订单,在线完成所有的产品资料查询、供应商选择、下订单、预付货款等常规工作,通过简化订货工作手续和事务性文件的处理,进一步缩短订货时间。在生产时间方面,可以设计和建立企业自身的柔性制造单元(FMS),改变传统的备货型生产方式,根据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情况来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计划,并可根据订货系统传输的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等,进一步减少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过信息的及时快速更新和集成化处理,实现生产与销售协同管理,缩短制造周期,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交货配送时间方面,可以利用在线物流追踪系统,实时查询配送信息,让客户合理安排收货时间,确保货物的准时化供应。客户还可登陆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实时查询产品的更新信息,以便随时进行物资采购计划、库存计划调整、实现柔性采购。
供应商和顾客分别占据了供应链的上下游,对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为了充分满足顾客需求,要求供应商加大物资储备量,无形中将库存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忽视了供应商的生存需要。在柔性供应链优化管理中,可以对顾客、供应商进行合理地分类管理,针对顾客而言,根据顾客交易量或对企业贡献的重要程度不同,将顾客分为不同级别,分别适用不同的物资供应策略,给予供应商在生产管理、物资储备和库存周转方面一定的余地和空间,例如最高优先级别的顾客,供应商可以重点保证物资供应,并建立相应库存管理体系,而对于一般优先级的顾客,供应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缺货,不需要严苛对待;针对供应商而言,也可以按照产品特征、地区、企业规模等属性划分不同级别,分散采购,多源供应,定期考核,降低供应中断的风险。
在柔性供应链系统下,为了减少市场需求变化引发的订单不确定、生产不可控的风险,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可以采取产品延迟化策略和物流延迟化策略。具体来说,产品延迟化策略是指对生产商而言,为了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在其产品的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装配等活动方面进行选择性延迟,先对产品结构、生产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拆,再根据环境变化或市场需求进行改造和任意组合,完成最终产品,其实质就是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尽可能推迟产品实体特征的差异化,这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又减少了企业库存积压的资金压力,并且提升了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抗风险能力。例如在2000年,诺基亚曾因为菲利浦半导体工厂发生火灾,而遭遇了无线射频芯片断供的难题,然而由于诺基亚的移动电话是按照模块概念进行设计生产和装配的,所以及时应用产品延迟化策略,对基本电话机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以适应供应商略有不同的其他芯片,这一策略的使用最终使诺基亚企业平稳度过了原材料供应危机,并且还获得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地位。物流延迟策略就是指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配送活动延迟到接到确切订单为止,即是采取以订单拉动的物流运作模式,既能够减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库存,又能使产品和服务的内容真正满足到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柔性和顾客价值。
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弊端是库存积压多而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因此在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必须要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让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享生产进度和需求信息,可以通过实施联合管理库存(JMI)策略来合理配置库存,优化库存机构,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相比传统的由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给单个企业带来库存管理的压力和风险不同,实施联合管理库存可以在选择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起责任分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模式,通过彼此间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共享,主动调整库存量,加快库存周转率,提高供应链整体库存管理工作效率。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这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综合应用的集成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设施及其软件系统,将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中各种分散的生产单元自动化、系统化地有机集成起来,再结合柔性制造系统(FMS) 的应用和准时化(JIT) 生产管理方式的推行,可以使企业更快速、更高效地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的响应能力。
(2)电子商务数据库。当前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很多供应链节点企业都构建了自己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例如ERP系统),这对提高事务处理效率和拓展业务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决策支持,需要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数据库来进行集成化的数据管理,全面及时存储企业信息,充分整合供应链流程,才能在整体上提高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但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任意进行信息查询和使用,必须经过一定的授权形式才可以操作。在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例如销售商可随时查看生产商的产品生产情况和库存情况,生产商也可以随时访问销售商的产品销售情况和库存数据,以便及时合理地调整生产计划,避免放大需求信息而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实现决策优化。
(3)统一的EDI标准。EDI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商务处理所需表格或文件形成标准化的文档数据格式。借助EDI信息技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各种商业交易的票证单据将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格式进行迅捷的网络传输,实现无纸化订货、无纸化交易,一方面可以减少交易差错和事务处理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将为企业分散业务的协调提供便利,使顾客服务、资金流动、库存管理都能获得改善。
总体上来说,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进行商业往来过程中,提高信息传输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性,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环境突变时能从容快速应对,进而使彼此合作建立起一个业务关系更加紧密,物流输送更加通畅,利益分享更加合理,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柔性供应链优化管理对每个节点企业都将产生影响,必须要从整体供应链优化的角度去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措施,若某个节点企业过于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任意采取多种柔性措施,而忽视了与其他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将会导致其他企业利益受损和管理紊乱,这样柔性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依然会比较低下。因此,柔性供应链优化管理的成功,既需要从信息技术着手,积极改善当前的硬件基础,也需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相互理解,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1]蒋渝,李跃字,陈秋娴.不确定条件下柔性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3):78-79.
[2]余祖德.基于电子商务的柔性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5):183-186.
[3]吴冰,刘仲英.供应链柔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190-195.
[4]李彬,季建华.应对供应中断风险的供应链鲁棒运作模式[J]. 经济管理,2013(3):64-73.
[5]邓宁.供应链柔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