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冀 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学生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挑战。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科目试题有一篇题为《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的说明文。该篇说明文明显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知识。试题中的潜水含水层示意图和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均体现自然地理部分水圈的知识点,以及针对我国降水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等。学生在解答语文试题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含义,还要调用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这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同年的中考英语试卷第三部分阅读理解D篇同样出现地理学科的知识。文章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作者在南极洲旅行时的一些事情。文中提到南极洲的风速、气温,登陆南极洲前进行的相关培训,以及冰山的移动等内容。
2017年苏州中考政治、历史试题中同样体现出与地理知识的融合,如思品试卷中选择题的第2题、第5题等。思品和历史试卷中均提及关于“一带一路”的时事政治。因此,可以看出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扩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具有多学科复合型的人才同样重要。这就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现状,同时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
地理课程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其中,综合思维素养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性出发,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之的关系。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此次对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中高考在试题材料的选择、题型设计、情境安排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更多地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或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更加具有创新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同时,随着对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评价制度改革,使得地理学科更加注重学生能否系统正确地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地理课堂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和完成教学目标。遇到综合性强的地理现象,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和完成学科思维的培养,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认识。
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知识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比较,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核心素养,同时能够将相关学科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具备长远的目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教研,加深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了解,及时收集处理,并加以甄别。
利用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来分析、解决地理现象和问题,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科知识联系复杂,要求地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要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尽量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恰当联系,并在课后积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并加以进一步的辅导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