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龙奔初中 郭连越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对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问题导学法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一系列的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接下来,笔者将深入讨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保所提出问题的质量,随后教师应当合理地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合理抛出的问题能够恰到好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中去。根据课程的进展,问题可以在课前、课堂上以及课后被提出,在这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问题分别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在课前设置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提出几个问题,并在课堂上着重听讲。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关键节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考方法。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安排一些问题,对课上学习形成一个补充。问题提出的时机反映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主动进行教学反馈和调整。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应当向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应当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思维,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出过多的干涉,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效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现有相离100km的甲、乙两地,A、B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保持匀速相向而行。已知A、B两人与甲地之间的距离都和行走的时间t成一次函数。在行走了一个小时之后,B距离甲地80km,行走了两个小时之后,A距离甲地30km。试求出多长时间之后,A、B两人能够相遇?在解决这一类开放性问题时,学生有很大的解题空间,不仅可以从列方程的角度入手,根据两人一共行走的距离列出表达式15t+20t=100,求出两人相遇的时间,而且还能够借助一次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只要画出图象并求出两个图象的交点,就能够在坐标轴上获得两人相遇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想要发挥问题导学法最大的效果,首先要确保问题能够被合理地导入,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地理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吸收一些新知识并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针对一些合理的情境来设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大致掌握学生的知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设计出适合的情境,通过情境来带领学生走进问题之中。有了特定的情境,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更加清晰,能够对问题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函数这一概念较为抽象,有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这对接下来问题的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一枚小球被向斜上方抛出的动画,借助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曲线。在提出这一情境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几个问题:小球在被抛出过程中的最高点相当于二次函数曲线中的哪一个点?小球的运动轨迹和二次函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对二次函数图象有更加清晰的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是数学素养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动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问题导学法构造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