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兵
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气概,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在不同时刻,精神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面对挫折,它表现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无畏勇气;面对阻力,它呈现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顽强意志;面对困难,它展现于“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毅力。其实,精神就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所谓人生的轨迹,就是用精神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展现人生绚烂多彩的美丽画卷。
揆诸当下,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工作生活其实都跟精神息息相关。但凡有股精神之人,总是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动力、斗志昂扬。反之,如果心神不定、六神无主,那么无论干什么,都会心不在焉、心烦气躁。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不能自强自立;一个家庭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家业衰败,一代不如一代;一个集体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缺少凝聚力,最终成为一盘散沙;一个人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萎靡不振,与行尸走肉无异。
人生如屋,精神是柱。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革命战争年代,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考验是血与火、生与死,其特点是面对面的真刀真枪,是与非、生与死的考验是直接的、明确的、立竿见影的。而和平年代的考验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虽然没有非生即死那么直截了当和一目了然,但是这种考验在某种程度上却对黨员干部的精神操守和意志品格要求更高,因为糖衣炮弹未必比真枪实弹更好防守,金钱美色的诱惑未必比刺刀见红的杀伤力更小,按部就班的生活也许对精神意志的消解力更大。
古人云:丹青难写是精神。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人没有精神,就容易垮掉;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就经不起风浪。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遭遇矛盾和困难在所难免。抑扬顿挫、波峰浪谷,是常态;有压力,有畏惧,也是常情。此时尤其需要打破暮气,克服懈怠,振奋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问题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困难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失败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