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旅游岛

2018-11-29 09:20潘早云
群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扬中环境治理河道

潘早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出发,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的正确方向。扬中地处长江流域的核心区域,有着“江中明珠、水上花园”的城市美誉,有着“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有着“挑大堤、治水患”的优良传统,治水始终与岛城兴衰、扬中发展休戚相关。面对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旅游岛的新要求,扬中必须把治水作为先导工程,加大治水力度,提升生态品质,让扬中真正成为一座“城水相融、景水相映、人水相亲”的水韵芳洲。

堅持源头防治。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水的问题虽然表现在河里,但是根子在岸上。水治得怎么样,关键看转型升级。必须强化绿色发展不动摇。扬中生态禀赋优越,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2018年最新“两山”发展百强县榜单中排名全国第17位,位列江苏第4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扬中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财富。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扬中把长江生态旅游岛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岛园风情与休闲度假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长江生态旅游岛成为扬中绿色转型的“第一品牌”。必须加快创新转型不迟疑。扬中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实现碧水清流,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绿色转型。致力调轻调优产业结构,切实增强关键技术的控制力、产业集群的带动力、产业链条的整合力和信息化的引领力,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和“绿色总开关”,把生态项目作为发展的优先选项,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大力实施化工、喷涂、电镀、“散乱污”企业整治,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从源头上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必须加快治水进度不松劲。开展水环境治理,重建扬中水生态,一直是社会各界议论最多、呼声最高的热点话题。2016年,扬中启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引活水、保洁水“五水联治”工程,计划用8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实现全市水环境质的飞跃。根据全省“两减六治三提升”的要求,扬中调整计划步骤和节点安排,坚持治水目标方向不变、方式方法不变、系统治理的思路不变,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加快节奏,力争2019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坚持标本兼治,加快涉水设施建设。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虽然扬中的城乡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污水治理还滞后于城市建设,必须补齐涉水设施建设这一工作短板,按照“控源截污、标本兼治、生态修复”的原则,加快硬件建设,完善治水功能。将雨污分流工程作为治水的基础工作。扬中黑臭水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雨污分流工作没有实现全河道覆盖、全流程监控。当前,扬中重点围绕城区、集镇和农村居民点,高效实施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分年度推进、分片区改造,重点推进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改造,加速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及农村改厕等工作,尽快实现“近期阻断污水入河排江、远期全面雨污分流”的目标。将污水排口治理作为治水的重要环节。扬中通江河港多,内部沟河稠密细小、分布不均,河沟断续不通,污水排口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摸清情况、分类施策是关键。必须通过开展点源、面源、内源污染情况调查分析,科学编制城区、集镇水污染及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对不同河道排口采取截污泵坑、生物治理等应急整治措施,对城区各类经营性污水混接、乱接行为及时纠正整改,对沿河污水直排的居民点和散落村埭全面推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将河道生态修复作为治水“关键一招”。充分利用好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改善河道生态的“关键一招”。通过种植放养水生动植物、加入微生物,逐步形成完整的河道生态链,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对硬质驳岸或“三面光”硬化的河道,增加纳米曝气、生态浮岛等措施,恢复重建城市水体良性生态。此外,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加大对河道两岸违建清理力度,畅通水系、疏通河道,恢复过水断面,实现水体流动。

坚持长效管治。完善系统保障机制。建立系统化保障机制,旨在实现全市水环境管护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从而达到“长治久清”的效果。建立动态管护机制。组建专业化队伍,实施智能化管护,对建成的雨污管网,定期开展排查、疏浚、清淤,确保管网运行畅通,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入厂浓度。深入推行“河长制”,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强化河长巡河治河,加强河道管护保洁和常态化清淤,扎实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有效改善内河水环境。优化资金投入机制。水系生态需要源头活水,治水去污同样需要更多的“源头活水”,也就是财政资金的支持。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集水环境治理资金,加强涉水资金整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积极探索运用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质押等方式,提升融资成效。完善涉水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九龙治水”的乱象,关键在于涉水体制改革。利用好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全面整合涉水部门职能,理顺排水管理体制,加强排水许可管理,探索水岸厂网一体化的治理模式,着力构建统一建设、严格执法、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并将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全市年度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考核体系,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形成有利于治水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坚持全民共治,形成强大社会合力。碧水蓝天、人人共享,生态保护、人人有责。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治水格局。一方面,营造浓厚治水氛围。通过在全社会树立“多元共治、人人参与”的治水理念,宣传有关涉水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让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护水的理念根植于广大市民心中。利用每年“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加大水资源保护的专题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把保护水环境、爱护水资源变成全社会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加大对乱排乱倒、偷排偷倒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处罚力度,引导市民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另一方面,探索多元共治举措。农村是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扬中将继续运行好农村公共服务“八位一体”维护机制,扩大对村(社区)水环境治理的考核比重,并将水环境保护、垃圾不得随意抛河等文明习惯纳入村规民约,发挥道德的力量,规范公众的行为。探索建立水环境志愿者队伍,由关心、支持水环境工作的村民组成农村监督小组,对农村企业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河道保洁等方面开展监督。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县市的做法和经验,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数据,扩大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因为这一城碧水,扬中这座城市灵动而生机无限;也因为这一城碧水,扬中这座江洲岛城更将美丽而魅力进发。扬中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弘扬“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决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努力将扬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长江生态旅游岛”。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扬中环境治理河道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扬中发展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扬中市委副书记唐崇林视察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