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的实用教程

2018-11-29 09:25夏循藻
中国教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培训者培训专业

夏循藻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教师培训:理性与实践的核心关注》,它是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教授用自己的心血写就的专著。我花了一周时间连续读完,觉得非常过瘾。掩卷而思,我深为汤教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所感动。我认为该书既可当理论书籍阅读,也可当工具图书使用,还可当写作范本学习借鉴。

一、专业提升之书

该书介绍了“教师培训”这一新兴专业的理论与实务,具有专业的前瞻性和理论的原创性。

1.前瞻性

它表现在作者对培训核心目标的深度思考上,也表现在对学习观、教师观、培训观等影响培训发展的核心问题的理性分析上。对于培训的核心目标,作者认为“不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不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有效教学,也不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而是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行动”,培训者要树立新的培训理念,即由“教授”变为“助力”,由培训者变为“助者”;在学习观方面,他认为教师的学习具有“独立性、经验性、现实性和反思性”,因此,培训要以激发教师的自我学习欲为主要目标,并运用“自驱力策略、转化性策略”,通过政策层面的制度设计和培训实践中的方法引导,解决动力问题;在教师观方面,他认为不能仅仅以“有用”作为衡量培训好坏的标准,因为教师不仅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而且是德才兼备的高智慧人才,因此,培训不能简单地以实用标准去评价,应该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去衡量,换言之,培训不仅要考虑“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要突出“长效性”;在培训观方面,他认为,培训既是行政推动的工作,又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培训要借行政之力,积极促进培训专业化进程。以上观点,都极具专业的前瞻性,对培训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原创性

书中有不少创造性的語词,均是作者长期深入研究与探索的成果。如,他强调“大培训观”理念,要以研训一体为基础,以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角色转换为条件,将培训活动由学院式的课堂延伸到中小学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场,从培训期间的研究与学习延伸到培训结束后更长远的研究与交流;他提出“教师培训”这一学科的建设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对学科的定义和特点作了理性阐释,对其基本逻辑作了形象勾勒,对其体系结构和建设路径作了框架性设计;他将培训分为生存阶段、福利阶段和义务阶段,既形象又准确;他认为“培训专业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培训必须由专业人员承担,二是培训必须以促进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三是培训的实施过程要有专业标准和规范;他主张推行“去行政化”或“弱行政化”培训策略,即政府只出台指导性计划或规划,确定培训经费的总体预算,具体实施则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机制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丰富的产品,给教师更大的培训自主权和选择权;他力推“分布式培训角色”,即在今天这样一个关注合作、关注共赢的社会背景下,不要求每个培训者扮演好一系列角色,但是一个培训者团队要由能扮演好不同角色的成员构成;他提倡“新型教师教育”,即大学学习二年教育专业后获得临时教师资格证书,再去实习二年,考核合格后才颁发正式教师资格证书。这些新颖的提法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给人以启发。

二、案头必备之书

该书除了理论性极强外,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从事培训实践工作的同志,经常翻阅,大有裨益。

1.实践性

该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作者分别从培训的场域视角、培训模式的建构和培训的质量管理这三个主要环节,结合自己的实践通过案例展开来谈,便于同行借鉴,特别是对主题培训、故事教学和培训沙龙的组织的详细介绍,对培训研究及管理者非常有指导意义。

2.操作性

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第四章的四份表格中。第一份表格是“教师培训项目质量标准基本术语”,它将每一术语的定义和评价标准说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根据作者对关键术语的基本界定,我们可以研究编制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此作为质量管理各环节的核心依据。第二份表格是“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基本流程”,对项目设计、项目申报、方案研制、组织实施、总结评估、追踪问效等六个操作环节的具体内容一一作简要介绍,环环紧扣,可以拿来即用,简便易行。第三份表格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型”,对五个评估层级的表述,以及对评估重要问题的提示,都给人启发,具体可学。第四份表格是“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设计科学,二级指标清晰准确,评价要素具体可操作。

三、写作指导之书

以什么样的态度从事研究与实践,如何将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形诸文字,作者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即研究追求严谨性,写作追求可读性。

1.严谨性

作者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引用文献严守统一格式,全书引文一共有122处,均详细注明出处,从作者、书名,到出版社、出版时间,一一注明,译著还有译者姓名,并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研究生论著,它们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立足前沿。如《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人类发展的概念与理论》《元视角的考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教师校本培训学》,这些引用的文献也是很好的推荐书目,可供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时参考。尤其是引文后均有自己独特的观点阐述,如“故事”“知识”“教师培训学”“专业”“校本培训”“研修共同体”等概念,无一不是在充分引经据典后,再谈一家之言,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实际上,作者是在通过个人的著述,告诉我们做研究的基本要求,既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泛占有材料,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巧妙地借用,自圆其说,自成一体。

2.可读性

第一章“教师培训的理性基础”是谈教师培训的有关理论问题,基本概念众多,容易写得枯燥,读起来无味。作者却在坚持理论标准的前提下,文笔力求生动,让人读起来有益有趣。他说,非师范性院校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存在“先天不足”,需要进行教育教学专业“补课”;4%教育经费支出“挣扎”了多年终于达标,发挥了“临门一脚”的效应,是速成式的经费投入;大规模短期集中式“异地”委托培训,带来了雨后春笋般的社会培训机构,一时间“炙手可热”,一票难求,“不差钱”成了培训的新常态;大规模、全员性、运动式的集中培训,加剧了工学矛盾,使培训在很多学校从过去的“福利”蜕变成了解决“冗员”的良方,于是产生了“培训专业户”,那些教学水平不足又没岗位安置的教师,成了专职培训“队员”,为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贡献”; 许多院校或机构积极参加培训市场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标中胜出,使出浑身解数,特别是在竞标要求上,颇有“不怕我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的架势。这些风趣诙谐的语言,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讽喻深刻,引人深思,读起来解渴,为本书的理论部分增添了亮点。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了批判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培训的实用教程。我们可以系统阅读,提升培训管理的理论水平;也可分章节研磨细读,借鉴其中的策略方法;还可从中学习学术论著的写作诀窍,提高科研水平与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培训者培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从教师到培训者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