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研究

2018-11-29 05:27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脑科中心河南南阳473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2期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例数

刘 斌(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脑科中心,河南南阳473000)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属于原发 性头痛,多表现为偏侧头痛,通常持续4~72 h,多以中重度波动样头痛发作,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声、光刺激或紧张、劳累等均可诱发或加重头痛发作,在安静或休息时,患者疼痛程度会得到缓解[1]。偏头痛多发于儿童、青春期和中年期人群等,较男性而言,更多发于女性,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偏头痛疼痛程度仅次于紧张性头痛,而且会随着天气、药物等变化,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不良影响[2-3]。有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中10%~15%的人每年均会出现偏头疼,而且次数不低于1次[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常常会处于较大的生活及工作压力下,这也会增加偏头痛发生概率,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会产生较为严重影响。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偏头痛,并且药物种类多种多样。本研究选取70例偏头痛患者,分别采用赖氨匹林、甲氧氯普胺进行治疗,旨在分析他们的临床价值,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 25~65 岁,平均(46.5±5.4)岁;病程 0.6~4.0 年,平均(2.6±1.2)年;无先兆型9例,有先兆型26例;右侧为主20例,左侧为主1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 24~65 岁,平均(47.1±5.6)岁;病程 0.6~5.0 年,平均(2.8±1.4)年;无先兆型11例,有先兆型24例;右侧为主18例,左侧为主17例。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重大心血管疾病者;(3)伴有脑肿瘤疾病者;(4)长时间服用镇静类药物及止痛药物者;(5)颅内感染患者;(6)中途退出试验者。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2)经过各项相关检查符合偏头疼诊断标准者;(3)无精神疾病者;(4)对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无禁忌证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2组进行详细的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和其疼痛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方式为服用赖氨匹林肠溶胶囊(麦乐新,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型号:24s),每次0.1~0.2 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氧氯普胺(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天平制药厂)进行治疗,每次10 mg,每天3次,于早、中、晚饭前服用,2组均持续治疗2周。

1.2.2 评判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疼痛缓解情况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1)显效:经过治疗后,基本无临床症状,能够正常工作与学习、生活;(2)有效:经过治疗后,临床头痛等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治疗,症状痊愈;(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病情甚至有继续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偏头痛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判,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表示疼痛感得到了缓解。临床不良反应采用身体疲乏、腹部疼痛、嗜睡3个指标进行评判。总发生率=(疲乏例数+腹部疼痛例数+嗜睡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治疗前、后偏头疼疼痛程度比较 2组治疗前偏头疼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头疼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组治疗前、后偏头疼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偏头疼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3535 t P- -治疗前7.12±2.217.13±1.810.0210.984治疗后2.68±0.274.61±1.0110.9220.000

2.3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偏头痛在临床中多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属于世界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容易反复发作[4]。当患者情绪或精神受到刺激时,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引发偏头痛[5]。部分患者疼痛程度较剧烈,对工作、日常生活、学习等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有研究报道,很多青年人群都患有偏头痛,由于其发病时间及疼痛程度不相同,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6-7]。

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较肯定的学说有:神经递质学说、神经血管学说、三叉神经学说等。普遍认为,偏头痛发病机制为情绪受到刺激或精神等诱导因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导致其神经递质发生变化、出现异常、增强血小板活性,从而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释放出更多5-羟色胺[8-9]。与此同时,由于局部血管不仅受到损伤,而且处于缺氧状态,会生产更多内皮素,从而导致自由基含量过多,损害一氧化碳,并使一氧化碳、内皮素破坏血管活性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造成患者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出现异常情况。患者首先出现强烈收缩,再行扩张,进而出现搏动性头痛发作症状[10]。5-羟色胺受体与发生偏头痛疾病的原因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进行拮抗5-羟色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并对病情进行控制,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并且是多巴胺第2受体拮抗剂,对5-羟色胺4的受体具有激动效应,具有抑制5-羟色胺3的作用,还可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功能,从而有效降低5-羟色胺的致痛作用,以及减轻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11]。而且,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物,与普鲁卡因胺结构相似,能够使胃肠道更加兴奋,增加胃窦部时相活性等,能够达到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症状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充分减轻了对患者机体所带来的负担,提高了治疗效果。有资料均显示,使用甲氧氯普胺进行治疗时,不会对患者肝脏、肾脏等功能带来损害,也不会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及中毒事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偏头疼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偏头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尉奇[12]的研究结果一致。经甲氧氯普胺治疗后的效果较经赖氨匹林治疗效果好,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到了显著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头痛头痛例数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