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口腔颌面外科的业务知识不断扩展和延伸,以及口腔专业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对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明显提升,且对对护理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各大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不仅要重视新入职护士、实习生的护理带教,也要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1]。临床护理路径目前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种以标准护理计划为基础的个体化住院护理模式,有预见性的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实现主动化护理服务[2-3]。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护士的带教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在职的接受培训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带教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共有10名,均为女护士,年龄25~35岁,平均(33.1±1.7)岁;文化程度:中专3例,大专4例,本科3例。入职年限8~10年,平均(8.93±0.34)年;临床路径组共有10名,均为女护士,年龄26~45岁,平均(33.3±1.6)岁;文化程度:中专4名,大专4名,本科2名。入职年限8~11年,平均(8.98±0.31)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护士接受常规护理带教,也即由带教老师带领学习理论知识、观摩护理操作、模拟实践操作训练等。临床路径组护士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带教,主要措施为:(1)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选取我科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专科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以及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组长,同时选拔出我科骨干护士参与教学技能培训,担任带教老师,成立一支高素质的带教师资队伍,对护士培训实施临床路径式带教。同时结合护理带教工作实践,明确规定带教组长的职责、带教师资队伍的管理规范制度、带教老师的评比制度、培训护士的管理制度、带教考核制度等。(2)制定临床路径式带教计划。我科安排为期4周的护理带教,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方法制定护理带教计划,分成4个阶段:第1阶段(第1周)的主要带教重点是科室介绍、理论知识宣教。第2阶段(第2周)的主要带教重点是护理常规。第3阶段(第3周)的主要任务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带教。第4阶段(第4周)为综合性考核。(3)第1周:以固定小讲堂的方式和科室参观介绍方式为主,带教老师给护士讲解本科室的人文环境、设施、规章制度、医疗护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待护士对科室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后,开始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讲座为主,讲解口腔颌面外科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根据护士的反馈适当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教学。(4)第2周:根据目前科室住院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护理常规带教计划,主要内容为带教老师带领护士查房、护理操作等,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等,如:入院护理流程、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口腔冲洗护理、伤口换药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每完成一个护理常规项目,带教老师立刻对每名护士的学习效果做出综合性评估和指导,回答护士的各种疑问;在一个病例的全程护理结束后,通过带教的临床路径表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讨论分析。(5)第3周:通过情景模拟实践以及理论宣教的方式使护士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的专项护理操作技能,例如:口腔很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操作等。又如:护理文书的书写,带教老师指导护士在空余时间反复练习护理文书书写,严格把关,反复强调护理文书书写的要点,让护士感受到文书书写与自身、法律等的关联,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5]。另外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上,带教老师的监督下,让护士上手为患者完成专项护理操作,并评估护理操作效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针对我科特有的、常用的专业仪器设备等开展理论知识宣教,使其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等的使用方法、维护管理方法、注意事项等。(6)第4周:进行综合性考核,主要分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两个方面,调查护士的学习效果,并对此进行个体化的查漏补缺,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7)带教反馈。护士在入科进行培训后,每周五进行一次本周带教内容的考核反馈,如第1周以基础护理知识为主,通过考核反馈了解护士的知识薄弱点,并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第2周以专科知识和护理操作知识为主,主要考核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第3周以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我科常见的医疗器械为主,通过考核反馈了解护士的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安排护理操作实践培训。通过每周的考核反馈,在下一周的带教中老师不定时提问等,帮助护士总结巩固上周所学内容。
(1)观察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得分。(2)在培训后对护士进行带教满意度的调查,护士填写调查表,其从带教内容、带教方式、带教老师等多方面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两组护士的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培训,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操作知识得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其中临床路径组护士的提高幅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培训前后的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培训前后的成绩对比(±s,分)
理论知识得分 实践操作知识得分培训前 培训后 培训前 培训后临床路径组 10 82.3±5.8 96.1±3.5 78.3±7.5 91.3±5.2常规组 10 82.6±6.1 90.0±5.2 78.8±7.8 85.4±6.7 t值 - 0.113 3.077 0.146 2.200 P值 - 0.912 0.007 0.886 0.041组别 例数
临床路径组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评分(±s,分)
表2 两组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评分(±s,分)
临床路径组 10 96.7±5.4常规组 10 85.4±8.2 t值 - 3.639 P值 - 0.002
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规护理带教目前依然是护理带教中的主流形式,其强调学习者的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习者临床护理思维模式的建立;而且也无法重点突出口腔颌面外科的专科护理特色;部分带教老师专业素质不过硬,难以有效指导护士将专科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结合起来。为顺应新形势对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的要求,改进护理带教模式,规范化护理教学流程,提高护理带教效果十分重要[6-7]。
临床护理路径式的护理带教是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护理带教模式,其保证了护理带教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规范性,明确了护士的学习目的、学习计划,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式护理带教在我科的顺利执行和取得预期效果,我科特结合带教实际情况健全完全带教管理体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带教师资队伍,保证带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针对带教老师、学习护士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带教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带教老师和学习者的积极性,全身性投入到护理带教或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带教氛围。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带教,针对同类疾病不同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在理论知识、实际病例探讨分析中培养护士的逻辑思维、自主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使护士学会从表面看到本质问题,逐渐培养起临床思维能力。在带教活动中,老师鼓励护士大胆心细,要求护士动脑、动手、动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让护士一个个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掌握我科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深入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在临床实践中使护士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护理模式,培养护士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带教,明确每一个阶段带教的方式、内容、重点等,避免带教工作的盲目性,带教老师可根据每名护士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指导,提高带教效果[9-10]。而且通过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筛查、考核、管理,使带教老师保持良好的风貌影响护士,对护士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技术对护士起到最为生动实际的示范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带教使带教老师可以依据带教路径表有计划、有步骤的执行带教,从而避免不同带教老师水平、工作忙碌、个人喜好等因素影响到带教效果;并且在带教过程中教学相长,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主动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提高带教效果,每一轮护士在出科前进行满意度评估,带教老师总结带教工作的经验和不足,认真听取护士对带教工作的建议,并在下一轮的带教工作中不断改进,健全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模式,促进护士业务能力等培养[11-13]。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护士培训4周后的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操作知识得分均高于常规组。且临床路径组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相较于传统的带教模式,临床路径式带教有利于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投身到护理知识、护理业务等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临床护理路径渗透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更好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