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丹丹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舌尖上”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粗粮从过去的“便宜货”成了餐桌上的“座上宾”。在不是杂粮主产地的安徽省,却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擎起了粗粮行业的大旗,它就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十八年如一日,燕之坊专注品质品牌建设,在全国25个省市打造优质原料基地,建立了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创新工艺研制出300多个品项产品,带动近30万户农户,年销售收入近13亿元。循着丰收的味道,笔者走近燕之坊,试图寻找它的成功“密码”。
在合肥、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大超市,都能看到名为“燕之坊粗粮世界”和“燕之坊禅食”的联营专柜。统一的柜台形象、统一的服务理念、统一的产品包装,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1年5月,燕之坊破土而出,到今年,它已经走过了十八年的奋斗征程。燕之坊独创的“基地农户+公司品牌+卖场”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与国内外大型知名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大润发、乐购等卖场合作,设立了2000多家燕之坊粗粮农产品专柜,成了营养膳食健康专家、粗粮行业领军企业。
“食品行业,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生命线,我们从源头上就把好了这一关。”燕之坊生产总监祁斌说。
在燕之坊展示大厅内,一张特殊的“版图”显示,燕之坊分别在安徽、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优质原料供给基地。在每个基地,燕之坊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和推荐农民种植优良品种,采取与广大农户、种植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收致富。据统计,企业在全国建立了原料基地面积约50万亩,近30万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领跑作用。
品质不仅来源于产地,更根植于精细的管理。“现在看到的是黑龙江林甸基地大豆的生长过程。”在展示大厅,工作人员向笔者展示了燕之坊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该系统伴随着优质原料基地一起建立起来,在可追溯体系平台上,点击任意基地任意原料,就能看到该农作物的实时生长过程,以及气候、水分、土壤等相关数据。农技人员远程登录系统,可以通过对现场情况和实时数据的判断,加强对种植过程的技术指导和安全监控,帮助签约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不光是种植环节,农产品采收、仓储、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可追溯平台查询详细信息。”祁斌介绍,燕之坊的主营产品,都可以实现数据记录,“溯源”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加上了一道“保险”。
东北的大豆、新疆的红枣、甘肃的百合……优质的粗粮原料从全国各地向燕之坊奔涌而来,源头把关,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共赢。如今,燕之坊已经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自2011年连续5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杂粮加工企业10强”。
“公司生产的食品,能放心地带回家给家人吃。”这是燕之坊员工都知道的生产“金标准”。
从原料来厂检验,到入库、生产、包装,再到流向市场,燕之坊农产品的加工,有着严格的标准。“每种产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产标准,燕之坊有几百种产品,那么也就有数百种生产标准。”祁斌说。
在生产一线,笔者看到了高标准生产过程。小麦、糙米、红豆等禅食原料进厂后,等待它们的是理化检验和感官检验等严格的“体检”,只有含水量、杂质率、热损伤粒等数据在指标范围内,且色泽、形态、气味、滋味良好的产品才能通过这一关。随后还有更为严格的抽检,生产组长和现场品控要对检验结果签字负责。检验合格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包括清洗、浸泡、蒸煮、干燥、熟制、冷却、混合或不混合、研磨、冷却、包装、检验入库等工艺流程。
“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数据标准。”祁斌说。比如薏仁米的浸泡量要在800±20千克,浸泡时间10±2小时;绿豆干燥时进风速度要在110±10℃,鼓风机频率17±2赫兹,物料铺厚度2±1厘米;百合烘烤时厚度在1.5厘米,设定温度75±5℃,设定时间8±1小时……放眼望去,生产车间内,微波机、清洗机、蒸煮机、干燥机、立式烤箱、滚筒烘炒机、流化床等设备热闹地运转着,烹制出了谷物的至美醇香。
燕之坊对于质量的管控贯穿种植、生产、市场全程。加工过程中会重点检验微生物指标,合格的才能进入包装环节,包装结束,还会有一个最终的产品出厂检验,感官要求、水分、杂质、净含量等都要符合标准才能准入市场。在此过程中,如果工人发现原料或耗材质量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生产使用,将不合格品作上标识并将质量异常信息上报生产主管或品管员,直至问题解决。流入市场后也并不意味到达了监管的终点,有问题的商品会被召回,对于客诉的小问题,燕之坊也积极收集反馈,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车间的卫生,是生产的重中之重。工人们每天都要经过几道换装和清洁工序后才能进入车间内,工作服也有专人每天收集、清洗、烘干、消毒。车间内定时杀菌消毒,操作台、电子秤、设备内外、周转筐、筛网等要干净无残留,生产区域内的门窗玻璃、地面、墙面、洗手池等也要保持干净无异物。“去年6月,一个10万级净化车间投入使用,燕之坊的食品安全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祁斌介绍。
多年来,燕之坊人坚持企业生产的“金标准”,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通过了国家“AAA”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的认定,并主持和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16项地方标准的制定,用过硬的质量赢得了粗粮市场,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
燕之坊绝不仅是人们想象中简单的粗粮加工企业。在围绕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农产品防虫防霉储藏、杂粮主食化加工、杂粮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以及杂粮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的开发等方面,燕之坊每年都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进行技术创新。
在燕之坊,有一扇神秘的门是外人不能轻易打开的。这扇门的背后便是燕之坊的“大脑”——产品研发中心。该中心与中国食品与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食品研究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及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开发出系列的、适合现代人健康要求的、杂粮精深加工产品。
“公司现在主营两块,一是原生态粗杂粮及南北干货等优质农产品,二是基于粗粮精深加工的现代健康食品。”祁斌介绍,在绿豆、荞麦等初级粗粮产品上进行创新延伸,燕之坊成功开发出了五谷杂粮系列、粗粮营养粥系列、五谷禅食系列、固元膏系列等近300个品项产品,产品规模之庞大,在业界也非常亮眼。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燕之坊在保证了原有业态粗粮散称联营和禅食专柜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新业态粗粮养生坊、定量装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
近年来,燕之坊在产学研一体化上硕果累累,先后主持和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16项地方标准的制定,斩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荣誉。截至2017年底,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24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件,实用新型专利129件。
“粗粮加工行业没有完整的经验可借鉴,要走出自己的路,只有不断地创新,深挖加工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发展中形成差异化竞争。”祁斌坦言。
信息化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燕之坊也精准抓住机遇,早早组建了电子商务部门,搭上了互联网的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又在阿里巴巴B2B平台、天猫商城旗舰店B2C平台、京东商城等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内容电商、会员营销的小荷也已露尖尖角。
创新的步伐从未止步,今年8月底,独具特色的营养膳食实体店“谷屋”在合肥市加侨广场隆重开业。经典南瓜小黄米粥、蟹黄包、阳春面、松子烧麦……干净的就餐环境、丰富的健康膳食,“谷屋”一开业便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前来体验。
从当年公司创始人杨燕骑着三轮车去收购粗粮,到如今成为粗粮行业的领军企业,十八年间,燕之坊专注品质,用品牌和质量这两把“金钥匙”,打开了市场,将小杂粮加工成了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