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莉君 陈庆荣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老龄化及其引发的问题,是目前突出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态势十分严峻,位列老年人口发展速度最快国家。江苏省是全国最老的发达省份之一,从1986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5年。如何做好促进老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华民族尊老和敬老的传统美德。这不仅仅要做到物质上的支持,更关键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在2009年的《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将“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列为6项重要任务之一。这些政策和具体举措是典型的客观社会支持,有助于各级政府强化对老年心理关爱的重视,加大对老年心理关爱的投入。
Rosow〔1〕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人类社会中,社会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类的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调节由应激带来的消极效果,还有利于减少社会功能缺陷程度〔2~4〕。社会支持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互支持,以及人际间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互换,使个体获得社会需要的满足〔5〕。社会支持不仅包括客观支持,还有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6~10〕。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如稳定的(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性的社会交际等。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主观的、体验到的或者情感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对以上客观的和主观的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
政府层面尽力创造和提升的客观支持是否让老年人产生积极的主观支持(如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子女、亲戚、朋友等对老年人提供了怎样的客观和主观支持?老年人对政府、社会、家庭等提供的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如何?想要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必须要明确江苏省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基本面如何,着力点在何处。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基本数据。因此,江苏省老年社会支持调查显得十分必要,其结果对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江苏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了解,同时也为国家层面的老年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
综上,本次调查将覆盖江苏省13个省辖市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老年人,采用大样本调查,比较科学和系统地描述江苏省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及其人口学特征,为了解江苏老年社会支持状况提供了基本数据,有助于促进各级政府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对老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决策科学。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基本调查单位,以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 988位老年人。
1.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并在小范围内试用,1990年又进行了修订。SSRS包括10个条目,3个维度: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社会支持总分等于所有10条所得分数相加。1994年用该量表对12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11〕,问卷总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2,各项目之间的克伦巴赫α系数0.89~0.94。已有研究发现,SSRS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三维度得分均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呈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与症状分显著相关〔1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方差分析、t检验。
2.1总体社会支持度 江苏省老年人总体社会支持度得分为(32.72±7.64)分。按照问卷的评分标准(低于20分为低社会支持,20~29分为一般社会支持,30~40分为满意社会支持),江苏老年人的得分达到满意社会支持水平,其中低社会支持245人(8.19%),中社会支持941人(31.50%),高社会支持1 802人(60.31%)。这说明江苏省老年人的总体社会支持度较高。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个子维度中,客观支持的得分是(6.24±1.30)分,与满分20分相比较低,不到满分的1/3。主观支持的得分为(20.31±3.17)分,超过满分(32分)的一半但不到三分之二(21.33)。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得分为(6.17±1.13)分,达到满分(12分)的一半,说明老人愿意主动利用社会现有支持的程度不是很高。
2.2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 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60~69周岁组、70~79周岁组、80周岁及以上组(见表2)。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差异显著〔F(2,2 985)=2.7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没有显著差异(ts<1,Ps>0.64)。但是,60~69周岁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70~79周岁和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ts>3.46,Ps<0.01)。其他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不同居住情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 表2描述了独居、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在福利院居住、其他居住类型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水平。居住地类型对于社会支持总分有显著影响〔F(4,2 983)=9.12,P<0.001〕。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与配偶居住〔t(1 574)=-7.23,P<0.001〕、与子女居住〔t(1 457)=-5.66,P<0.01〕和在福利院居住〔t(1 028)=-4.13,P<0.01〕的老年人。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独居老人都显著低于上述三种居住类型的老年人(Ps<0.05)。与配偶同住老人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在福利院居住的老人〔t(1 506)=2.31,P<0.05〕,其原因主要是前者的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后者〔t(1 506)=2.27,P<0.05)。其他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ts<1.27,Ps>0.12)。
2.42012和2014年度老年人社会支持度调查数据的趋势性分析 与2012年度比较,2014年度调查数据普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居住类型上都呈上升趋势。具有典型性的数据变化为: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有明显提高。见表3。
表1 江苏省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分)
表2 江苏省不同居住类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分)
与独居比较:1)P<0.01;与在福利院居住比较:2)P<0.05
表3 2012和2014年度江苏省老年人社会支持度的变化情况分)
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总体社会支持度得分达到了满意社会支持水平,较2012年的调查情况,2014江苏省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有提升趋势。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提升以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一方面老年人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客观支持有了一定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也更加愿意和不断尝试利用各种社会支持。这是令人欣喜和值得高兴的亮点。但是,需要客观正视的是,老年人的客观支持度仍然只达到总分的1/3左右,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只有50%。这与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处的领军位置不符。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显著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增加,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导致行动不便、认知功能退化、行为反应迟钝。这些负性变化极大限制了年龄较大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进而限制了其与社会不同人群接触,以及对不同类型前沿信息的获取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利用社会支持的主动性〔13〕。
在我国现有的家庭结构和养老模式下,家庭是老年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Litwun等〔14〕调查发现,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三个独立的社会网络类型:家族、子女和朋友圈,其中家族网络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在中国和其他一些特别重视孝道的东方社会中,大多数老年人更喜欢尽可能地与配偶和子女住在一起,不仅得到不同层次的客观支持,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情感帮助等〔15〕。国内外研究也表明,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从成年子女处接受了最好的非正式支持,居住在福利院等公共机构的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相对较差,独自居住的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最差;家庭居住的老年人对来自家庭和子女的照料和支持感到幸福,与家人和亲人交流感情、诉求的空间和时间更方便,因此较在福利院居住的老年人有更高的情感支持〔16~20〕。
总之,2012年和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整体处于满意水平,且稳中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主观支持的得分对社会支持总分的贡献最大;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有所提升,但是仍处于偏低水平。
养老方式显著影响江苏省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本调查数据显示,独居老人获得的总社会支持度最低,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与配偶同住老人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在福利院居住的老人,这主要是由于前者的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