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娟
(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山东 潍坊 262700)
学期伊始,我接手了六年级八班的语文教学。壮志满怀的我干劲十足,一心要把班内的语文教学抓好。之后经过我的一番整顿,班内的学习气氛的确大有好转,这下令我信心更足了。俗话说“乐极生悲”,还真是不假,很快班里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大为恼火的事情。
第一次作文习作。翻开李某的作文本一看,我便觉得一股火气在胸中蔓延开来。尽管我接手语文教学不几天的时间,但是我还是一眼就看出来她的文章是抄的,而且还是抄的点睛上的单元习作范文,更过分的是一字未改。将李某叫到办公室后,我强压住了心中的怒火,将点睛和她的作文本放到了她面前,沉默一分钟后,让她带走了自己的作文本。我以为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天后,她再次交上了作文本,我暗喜:“有效果”。可是再次翻开作文本,我知道——我错了。
一篇名为《那一道伤痕刻着爱》的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虽然教她的时间不长,但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不是她写的。果不其然,打开百度一搜索,大片的搜索结果尽收眼底。仔细读来,95%以上的内容仍然是丝毫未改的全文照搬照抄。我再次怒火中烧。
第二天的语文课,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宣布给大家读一篇范文。讲台下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猜测着文章的作者。一个,两个,三个……等他们猜完所有可能的名字时,我公布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答案。
我话音未落,便有无数个质疑声传了过来,“老师,她是抄的……”。好不容易,我才平息了讲台下的喧闹声。我请李某上台为大家朗读她的作文,她读的磕磕绊绊的,声音有些哽咽。她读完之后,我及时表扬了她。从文章的题目到内容,再到她那带着哽咽的朗读。那原本的羞愧被我说成了感情的投入。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唤起她的醒悟。
下课后,我再次请李某到了办公室。“你这篇文章写的真不错,可以说是全班最好的,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构思的吗?”“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可真巧,我这两天也刚看了一篇这样的文章,还发表获奖了呢,是不是你的文章被人家抄袭了?”“老师,这是我自己写的,不是抄的”。我再次忍无可忍,从电脑上搜出来那篇文章,然而在事实面前,她还是百般抵赖“我参考这个文章写的”,我是真的无语了,全文的照搬居然成了参考?!
此后的听写,考试她也总有类似的状况出现。每次听写、考试完都有同学反映她作弊。我几次试验后也发现,只要听写的时候我一直站在她身边,那她听写纸总是毫无悬念地班级第一差。
之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她,在不经意间和她随意聊聊天,时不时在她的作业里给她写下几句或关心、或鼓励的话语,尽我最大的耐力试着去信任她,赏识她,一天、两天、三天、一周、一个月……
渐渐地,我在她身上发现了点点滴滴的变化——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听写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日记和作文里我也一点点看到了她的努力……
终于,在一天的作业里,我看到了她的小字条。“老师,对不起,以前我做错了很多。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原来,只要耐心等待,花儿一定会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