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创新
——铜陵改革开放40年发展纪实

2018-11-29 07:49方元中共铜陵市委政研室
安徽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转型

◎文/方元(中共铜陵市委政研室)

铜陵因解放思想而生,因转型发展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铜陵的改革创新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史,一部从“醒来”走向“起来”,由“崛起”迈向“转型”的奋进史!

一、“醒来,铜陵”,开启铜陵解放思想的先河

“醒来,铜陵!”的呐喊,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这声振聋发聩之音,揭开了铜陵解放思想的序幕,开启了铜陵解放思想的先河。1991年,当时的铜陵市政府主要领导谈及铜陵人受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观念束缚时指出:“必须要凤凰涅磐,重新再生!”这一年,铜陵决策层引导全市人民,大胆在全省率先展开了一场以“醒来,铜陵!”为主题,触及灵魂的寻找差距、自揭家丑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不仅对铜陵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震撼,而且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反响。

这场解放思想在铜陵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铜陵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在全省建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把汽车产业作为铜陵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率先选择部分国有企业实行了“公有私营”;率先打响了“中国古铜都”的城市品牌,办起了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节;率先建成了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从此皖江天堑变通途。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之后,铜陵在改革路上一路领先,迅速成为安徽改革的“领头羊”,形成了城市的改革“基因”。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使铜陵迈入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探索阶段,注重培育有色、化工、电子、建材等支柱工业,努力实现单一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二、“起来,铜陵”,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樊篱

“醒来,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所形成的好思路、好举措,墙内开花墙外香。1994年,国有私营在铜陵市形成高潮,上溯湖北下至浙江等地将铜陵的经验推开后,也相继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到1995年,铜陵市此项改革开始降温,以至最后销声匿迹,原先按这一模式改革的企业,又退回到承包经营或国有经营。有人揶揄说,铜陵的思想解放真有点像“半夜鸡叫”:醒得最早,把人家都叫醒之后,自己却又蒙头大睡。“半夜鸡叫”现象,让铜陵市决策层异常震惊。

为何看准的事情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看不准的事情更不敢干、畏首畏尾,其因何在?痛定思痛,铜陵决策层于1998年,又发起了“起来,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其目的就是要重新审视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努力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樊篱。这次解放思想,是铜陵人在突破发展困境时的上下求索,可谓又一次奋起再生。1998年,铜陵大胆建设了全市第一家私营工业园,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1999年,铜陵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铜商品市场,打开了铜商品大流通的序幕。紧随其后,铜陵开启了安徽资本运作的先河,铜都铜业“出炉”,诞生了中国铜产业第一股;铜峰电子“抢滩”,登陆了安徽电子第一股;三佳模具推出,锻造了中华模具第一股;精达股份上市,中国特种漆包线龙头股闪亮登场;六国化工成为安徽化肥第一股,安纳达是全省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特色明显的6家上市公司,构成了资本市场上的“铜陵板块”。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加快了铜陵城市的转型发展,2004年7月,铜陵市委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的新决策,站在更高的视野加快转型发展。

三、“崛起,铜陵”,探索铜陵转型发展之路

光阴之箭一转眼到了2008年,铜陵有识之士再次陷入沉思:长江中游的九江、鄂州、黄石、宜昌、岳阳等城市,区位、资源等并不比铜陵优越,为什么能够后势先发、超越于铜陵之上呢?针对经济总量不大、竞争力不强,结构不优、支撑力不强等突出矛盾以及人民迫切要求城市转型发展的期望,2008年,铜陵决策层发起了“崛起,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一针见血指出铜陵仍存在“四大病症”:资源依赖症、创新乏力症、改革犹豫症、城市侏儒症。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之后,一场涉及党政机构调整、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改革攻坚战在铜陵全面打响并迅速取得成效。尤其是以“撤街并居、强化自治、提升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国家民政部认为改革方向对头、条件成熟、决策正确、效果成功,在全国相当地区具有推荐和借鉴意义。以“户籍登记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内容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从形式上率先在全国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而且配套了养老、社保、医疗等12项政策,目前已实现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并轨。一系列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了转型发展。

四、“转型,铜陵”,践行新常态新时代“新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铜陵决策层积极面对经济新常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2014年,发动了“转型,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开展“城市转型、干部先行”专题讨论,进一步凝聚转型发展思想共识,更加注重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以来,铜陵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热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铜陵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实施铜陵“五大发展”行动。党的十九大以来,铜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执着践行新时代“新思想”,落实新时代“新要求”,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担当新时代“新使命”,进一步激活放大了铜陵改革“基因”效应,从转型最紧迫的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形成了一批铜陵改革新平台、新品牌、新模式、新经验、新亮点,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注入了新活力、释放了新红利。

取得了转型发展的新突破。用改革的思维谋划发展,积极申报资源型城市转型平台,成为安徽省唯一入列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的城市。铜陵经开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金桥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有序推进B保物流中心申报工作和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规划建设。天井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速建设。铜官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2个。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期评估获得优秀等次。产业转型取得突破,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5.8∶69.0∶25.2优化为5.1∶59.5∶35.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4%,较2010年提高17.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铜产业朝全链条、高价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从部件生产向整车制造、智能制造迈进;电子信息产业由元器件、印制电路板向手机等终端产品拓展;现代物流业迅速壮大,铜陵港成为安徽省第二个亿吨大港。

实施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新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制定《铜陵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引导干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给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者、实干者吃了一颗“定心丸”。2017年对两名干部实施容错纠错,激发了干部改革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人民日报》头版、《中国纪检监察报》作了专题报道。

放大了循环经济品牌效应。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称为“铜陵模式”并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其网站全文刊登《关于打造铜陵循环经济升级版的实施意见》(铜发〔2016〕24号),并指出,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地区,铜陵市始终坚持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铜陵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在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地区中,率先提出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的循环经济升级版,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循环发展的有关要求。

此外,铜陵在打响均衡教育的改革品牌、创新矿山“山长制”改革、探索“多规合一”改革、形成警务机制改革的“铜陵模式”、现有图书馆与新华书店融合、深化社区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

经过不懈努力,铜陵改革创新硕果累累,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注入了新活力。铜陵以82.78的幸福指数,被《幸福中国白皮书》评为全国城市幸福指数第3位,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全国第26位的全国最安全城市,成为安徽省唯一入围的地级市。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转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