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8-11-29 22:27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曹陈一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小数创设情境

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 曹陈一

课程改革至今,虽然经历了十多年,但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不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重教轻学”的现状始终存在。而无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萌发对知识的渴求和思考,对成功的愿望和期盼。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策略,努力使课堂充满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多元理解、清晰表达和理性思考。

一、创设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现实课堂教学中看见更多的是过多地着眼于情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数学味,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情境的生搬硬套枉顾现实依据,少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等行为都说明了情境创设需关注简约性、启发性、思考性、现实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很难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实际教学中,由于探究小数意义的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尽可能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整个教学环节,我通过创设学校定制课桌椅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对课桌面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学生发现用米作单位的话,课桌的长、宽都不足1米,所以需要用一位小数表示,于是老师适时通过对小数的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不知不觉中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再现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它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边缘,不着一丝痕迹,并且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思考方向。此后的新授课教学主要围绕椅子面长度和宽度的测量,课桌与椅子面厚度的测量来展开,从而一步步引出对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需求,进一步深入探究小数的意义。情境中问题的创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本质内涵,即小数的意义及其价值。由上而知,只有真正地创设好问题情境,才能通过情境让学生悄无声息地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能力。

二、优化问题,在不露声色中激发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缺乏严密性和多元性,但与此同时,他们有着一颗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具备着极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作为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大胆预设教学环节,优化打磨问题设计,从而在不露声色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潘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教学的过程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的,而且潘老师还把“无痕教育”作为了本堂课所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围绕本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关注两个核心问题:1.数对表示的需求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用数对表示位置?2.数对是怎样表示位置的?老师也在教学中做了相关的设计,例如在教学完小军的位置可以用“第4列第3行”来表示之后,采用了比赛的形式,在很短的时间内,报了很多小朋友的位置,让大家做记录。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想引出学生用简洁的形式来表示位置,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处理略显简单,教的痕迹过于明显。

如果能进一步优化问题,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呈现学生用数字表示位置的形式之后,可以问问其他同学:1.你是否看懂了?2.你能说说他写的表示什么意思吗?3.你觉得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4.你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想法?这样的活动过程同样基于学生的活动经验,但更能够在不露声色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对独特的写法是出于方便、简洁的目的,同时,又能区分它和一般数字的不同。

三、培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在计算练习中,也经常出现先估一估再计算的习题,可见,教材是一贯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学会算法之后,却很少运用估算来帮助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升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我们新的思考。例如,在《小数乘小数》的练习环节,有道习题是这样的:每米58.5元的西装面料,买5.2米这种面料,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如果按照教学流程,先估计,再计算,学生的正确率会非常高。但学生真的有估算意识吗?于是,可以这样修改教学设计:不出示“先估计得数,再计算”的要求,请同学们先直接列出算式,然后老师直接出示三个选项:A.30.42;B.304.2;C.3042。让学生从这三个选项中选一个合理的答案。可能在之前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对“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一知识要点掌握得非常扎实,纷纷异口同声地说选A。由此可见,学生的估算意识并没有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于是老师追问:都同意吗?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于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时候,终于看见有不同意见的孩子举起了手。学生说不可能选A,只能选B。可以把5.2估成5,58.5估成60,60×5等于300,所以,可能答案只能选B。虽然找到了答案,但教学并没有到此就结束,老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考:通过估算,同学们都觉得B可能是准确的结果,看来估算的作用可真大,那为什么之前同学们都选A,而答案却是B,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学生分析因为这两个乘数的末尾是5和8。通过计算,乘数的末尾会出现0。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数出几位小数,再把小数末尾的零划去。所以,虽然乘数中有两位小数,但结果因为积的末尾的零被划去,所以不再是两位小数了。这样的练习设计充分放大了估算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了小数乘小数的算法。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老师把握住教材,把握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代入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估算的便捷性、估算的灵活性、估算的重要性,把估算内化成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教育无痕——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自主、自然的学习,更是我们期待并为之努力的学习!

猜你喜欢
小数创设情境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数的认识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