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培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江苏如皋 226500)
一个班级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思路和策略,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育生态,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传统的班级建设以“班干部”为主体,以“掌控”为手段,将班级建设引向为班级管理,由此导致班级“官风”“官念”盛行,班干部很少承担班级事务,却对同学颐指气使。本该是服务性的岗位,却成了一种“权力象征”。这种基于控制的班级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班级建设的障碍。笔者从“十二·五”课题开始,将“志愿者”引入班级建设之中,创新了班级建设的新机制,将班级推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所谓“志愿者服务”,是指“服务”理念下,由学生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班级建设,为班级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性活动。“志愿者服务”通过协调、引领、激励和服务等方法,强化学生主体体验,达成思想共识,凝聚团队力量,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班级建设新境界。班级“志愿者服务”具有开放、引领和体验的特质[1]。
班级志愿者服务不是因人设岗,而是因岗找人。根据班级发展需要,班主任可以设置相应的岗位,这些班级岗位的范围比过去班干部岗位有着较强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例如,针对打扫教室难题,我们以“我是教室美容师”为主题,结合《品德与社会》(参见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唤醒学生的服务意识。只有班集体全体成员将教室作为自己的家园,作为自己的心灵港湾,学生才会全身心融入班级建设之中。也只有学生将自己的班级建设成“最美教室”,学生才会找到一种归属感、存在感和意义感。在建设“最美教室”过程中,学生主动报名,应聘者络绎不绝。我们开设了“扫地岗位”“擦玻璃岗位”“垃圾中转岗位”“讲台美容师岗位”,开设了“矛盾调节员岗位”“课间安全志愿者岗位”,甚至开设了“班级法庭”等。在这些岗位上,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一种主人翁感,将能够服务大家作为自己的幸福,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看成是自我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在班级建设实践中,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岗位,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志愿服务的机会,不断强化学生服务光荣感、获得感。
由于班级成为学生的自己的班级,因此学生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能够做到自控自约。班级上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少了,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维护班级的整洁。许多学生为了美化教室,从家里带来了绿萝、仙人掌、吊兰、芦荟等绿植。班级的图书角、争章角、生物角等纷纷建立起来了。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班级,能舒心地学习、诗意地栖居。看到教室中的绿萝枯萎了,志愿者会主动地浇水;看到地面上有小纸片,志愿者会主动地捡拾起来。班级同学之间偶然产生摩擦,调解员会主动调节,将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为了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班级事务,班级首席顾问会召集相关志愿者讨论“班级规约”,再将讨论得出的“班级规约”交由全体学生讨论,对之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然后将班级规约作为班级的根本大法确立下来,由全体班级成员宣誓,遵循班级规约的根本价值与精神。可见,班级志愿者服务完全促进了学生的自控自约。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与传统的班级管理、班干部管理不同,我们招募了一批“心理按摩师”。这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每一位成员都具有极好的品质,他们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他们引导学生调适情绪、控制行为、合适宣泄,对伙伴的心理予以积极疏导。为了增强自身水平,这批志愿者还自觉地阅读《心理疏导100法》《心理按摩法》等心理学趣味书籍。他们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让班级建设走向了最为重要的领域,这就是班级心育。我们为班级按摩师志愿者分发“情绪晴雨表”,让学生将每天开心的事、不如意的事、烦躁的事等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一面镜子,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处理事情的进步。他们不再会为芝麻大的小事儿斤斤计较,开始变得有礼貌了,问同学借东西会自觉协商,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会主动说“对不起”等。通过这样的志愿服务,班级的德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融为一体,班级焕发出新的面貌、新的气象。《品德与社会》课上,同学们在谈及快乐分享加倍、痛苦分担减半的话题时,也多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感出于心而言发自行。
班级志愿者服务注重人、物、景和知、情、意的和谐共存共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班级志愿者推介会、拟定志愿者服务章程、形成志愿者服务激励策略等,不断发掘学生的服务潜能、提升学生的服务质量[2]。
为了让学生明晰“志愿者”的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志愿者”意义和品质的教育。结合道德与法治进行“我为班级添光彩”(参见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主题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设“人人展风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隆重介绍自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要根据需要自己撰写讲稿、制作“PPT”、设计宣传海报等。学生需要上网去了解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去了解志愿者的历史、形成志愿者日,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志愿服务形成深刻认知,即志愿不仅仅是给他们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也有了一分收获,有了一种融入集体的感觉,有了一种成长的感觉。在志愿推介会上,每一位学生都立志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作为班级的志愿者,学生要明白志愿服务章程。这个章程从学生中来,又服务于学生。志愿者章程包括总则、基本任务、队员、标志、组织机构、附则等,其主体部分是基本任务。志愿者本着“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紧密联系班级建设、服务任务,由学生毛遂自荐。班级志愿服务者与班级管理者、班干部的区别就在于,班级志愿服务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个性、意愿等踊跃报名的,有点类似于人才市场上的双向选择制度。班级志愿者与岗位的关系是应聘、聘用、解除聘用等的关系。
在班级志愿者服务建设中,我们着力打造一个富有“志愿精神”的服务团队。每一位志愿者以“今天我以班级为自豪,明天班级为我而骄傲”的信念,投入到班级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在班级、学校形成了一种“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氛围,学生以“快乐别人、幸福自己”为指导思想,将志愿精神演绎到极致。在这样一个志愿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能够做到奉献、服务、互助、进步。在每一个学期末,我们都组织评选“最美志愿者”“优秀班级志愿者”“优秀志愿团队”等,将“志愿服务精神”放大、凸显。
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所形成的奉献、服务、互助和进步精神将凝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学生在服务中成长,在成长中服务,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必将成为学生恒久的班级记忆!
[1] 宋慧娟.志愿者活动与学生自主管理[J].江苏教育(班主任),2015,(23):25.
[2] 许本洲.职业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红马甲”志愿者团队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18):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