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下郭街道中心小学 庞 娴
一直以来,教师都习惯按照教参、教学内容安排来展示文字知识,小学生需要认真听讲、记录笔记,然后在课下及时背诵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并无不妥,但关键在于部分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变成了一个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独角戏”舞台,限制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探究教学不同,它以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如果教师可以以探究情境作为辅助,那么便可大大优化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效率。
随着年龄的变化与学习经验的增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数学知识也会越来越多,当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就代表着让小学生自主展开数学探究的条件越来越成熟。所以,在创设探究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已学知识来创设探究情境。
例如在“节日广场”一课中,小学生已经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公式,也能够简单应用乘法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便以“节日广场”这个探究主题,利用小学生已经学过的乘法知识来创设探究情境,笔者会以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插图,通过“图画中有多少气球?”“图片中有多少盆花?”等问题来引导小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考。为了保证小学生探究结果的正确性与全面性,待学生个人乘法计算活动结束之后,笔者还将4名学生分为一组,鼓励学生在组内对比结果异同,就“异”进行重新思考与讨论,在组员的帮助下总结乘法知识的应用条件。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小学生所形成的认知观念几乎都是从生活中得到的。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探究情境,更易于让小学生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而这则会让小学生放松自己的身心,使其全身心地投身于数学探究活动之中。所以,教师应全面开发生活资源,以生活来导入数学探究情境,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促使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
例如在二年级“混合运算”一课中,笔者要求小学生提前准备购物小票,利用购物小票中的具体金额来学习基本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知识。在本课,小学生需利用亲自准备的购物小票来计算花费金额,了解各类商品的物价情况。同时,笔者也会趁此时机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其树立节约、节俭的良好意识。再如在“方向和路线”一课中,笔者以“绘制学校地图”的生活化探究情境来导入新课,以这个实践性的任务来引导小学生探究方向、路线与方位问题,使其在数学课堂上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与热情,使其主动尝试以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来描绘学校各个建筑物的方位与路线情况。
小学生本身正处于探索、求知的过程之中,这个特殊的成长时期会让小学生本身便具有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等心理特征,若教师可把握住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悬念,使小学生进入“认知饥渴”状态,那么便会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自愿投身于小学数学探究活动之中,且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主动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因此,利用小学生的认知冲突、“认知饥渴”等来创设探究情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如在“月球旅行”一课中,笔者便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朋友们现在要去月球找嫦娥仙子与月兔玩耍了,预计会在8:00发射火箭,现在时针指向7点,分针指向“9”,那么请问现在是几点呢?在这个问题情境下,有的小学生直接说出现在的时间是七点四十五分,而有的小学生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了“还有十五分到八点”的说法。小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同,所以笔者会直接利用这个“答案矛盾”引导小学生分析两种说法的正确性,同时还结合小学生经常听到的“三点过十分”等说法来让小学生总结时、分、秒的表达方式与换算单位。这个探究情境以小学生的已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在二者之间创造了一个矛盾情境,而这个矛盾则会让小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主动分析两种时间表达方法的正确性。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属于理性学科,而探究则是理科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探究情境中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其在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等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能动性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