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华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江苏苏州 215122)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近年来,新课改逐步深入,对教学、教师、课堂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1]。当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实在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换位思考,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析阅读教学的方法。
新课改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学生的起点差异问题,在设计教学任务、目标时,程序化地罗列教学条目,不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知识储备,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深入地探索课程内涵。
课文《英英学古诗》中包含了《静夜思》一诗,课文所在的第二单元,文章类型都是文包诗。二年级的学生,掌握汉字不多,还处于说话识字的初始阶段。文包诗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去认识、了解诗歌的形式、大意。课堂上,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较快理解诗歌意思,并翻译、仿写,但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在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安排教学,引导学生基本了解诗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年龄小,通常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比较分散,对某件事物的热爱不能长久坚持。教师一般都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应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在笔者的教学中,首先是观察、分析学生的具体性格特点,找出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适合的学习方式;最后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保证阅读教学的效率。
课文《月亮与云彩》的主要内容是几位小朋友在讨论到底是月亮在动还是云在动的问题。若从成年人的视野来看,这实在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不明白地球运转的规律,不了解其中涉及的视觉知识、物理知识,关注点只是月亮、云彩哪一个在动的问题而已。在课堂上学习文章后,学生在当晚会自主观察天空,辨别是月亮在动,还是云彩在动,这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笔者在实施教学时,顺延学生的思路,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与云彩的运动关系。次日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反馈自己的观察结果,许多学生说:“是月亮在动。”部分学生说:“是云彩在动。”还有一位学生说:“我8点看月亮,月亮是在窗的右边;9点再看月亮,月亮就跑到窗的左边了,难不成我的房子也在动吗?”
这时,笔者打开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将地球、太阳、月亮的运动轨迹展示给学生。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观察后,对地月运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十分积极,接下来学习课文,文中的科学知识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应谨记自己的职责,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抓住文章主线,整理文章脉络。
文章《九色鹿》创作改编于敦煌的壁画《鹿王本生》,描述了一个九色鹿下水救人、反被人恩将仇报的曲折故事。课文情节回转较多,先是九色鹿救人,后是国王因梦悬赏,再接着是被救之人恩将仇报,最后国王又改变态度。几重转折表达出十分丰富的寓意,如九色鹿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调达见利忘义,国王惩恶扬善等,鲜明的人物性格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品格的可贵。
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为使学生能够找到故事的线索,引导式提出两个问题:
(1)文章叙述过程中,有几个不同的场景出现?
(2)每一个场景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答道:“有山林、皇宫两个场景。首先,调达在山林遇险,被九色鹿救下,承诺保守九色鹿的秘密;接着,国王听了王妃的梦,发皇榜要捕捉九色鹿,调达看到后,找到国王,要带国王寻找鹿;最后,国王在调达的带领下,带兵准备捕捉九色鹿,因为九色鹿的一番话幡然悔悟,惩罚调达。”
整理好文章脉络后,笔者在黑板写下“恩仇、信用、道义”三个词,就这三个词语继续发问:
(1)九色鹿是怎样对待调达的?
(2)调达获救后,是怎样跟九色鹿承诺的?他为什么会违背自己的承诺?
(3)国王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答道:“九色鹿仗义救人,不计回报。调达被救下后,承诺自己能够保守秘密,但是在看到悬赏后,他就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忘恩负义。国王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国王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放了九色鹿,对背信弃义的调达进行惩罚。”
在笔者引导下,学生能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框架,找到文章发展线索,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长此以往的阅读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阅读教学是一种注重互动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对课文都有自己的看法、感想和疑惑,且每个学生的观察角度、思考角度、疑问角度和解答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整合课堂上的想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整合、引导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线索和脉络,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文章《鞋匠的儿子》描述了美国的林肯总统在一次国会演讲中,面对嘲笑,以坦荡、果敢、聪颖赢取了在场众人的尊重与称赞。本文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领会林肯的智慧与演讲艺术。在学习前,许多学生对课文提出了一些疑惑,并进行讨论:
(1)林肯是一名总统,为什么他还会被别人嘲笑?就算父亲是一名鞋匠,但林肯毕竟已经成为总统了。
(2)众人态度的转变,是为他们穿着林肯的父亲所做的鞋子而感到羞愧吗?或是因为林肯说父亲做鞋子是一门艺术,众人不会嘲笑艺术?又或是任何职业都有其中伟大的职业者,但是之前为什么还嘲笑鞋匠呢?
就学生们的讨论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对文章线索进行思考;但是并未把握文章主线,多数想法都局限于表面上的鞋子、鞋匠等。于是,笔者顺势而问:“林肯是怎样应对众人嘲笑的呢?”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到林肯在面对嘲笑时的描写,明白了林肯身上的勇敢、坦然正是他赢得尊重的法宝。这是众人态度的转折点,也是文章最重要的线索。随后,笔者再从历史背景、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明白,林肯所赢取的尊重与拥戴,是出于他的勇敢、担当、自信和智慧等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整合学生的想法、疑问,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在学生出现思维偏差时,笔者注意引导其往正确的方向思考,训练学生抓线索、脉络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读新课标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授课时,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找到适合学生具体状况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并锻炼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张丽梅.让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飞扬[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