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成
汉字是世界文字中独一无二的文字样式。让学生认识掌握汉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很好的传承。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更是基础工程。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方法。对此,我做了很多尝试,并有了一些心得。
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直观感知能力强,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因此,在讲解生字时,我尝试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具体化、形象化,用直观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当学到教材上的“山”字边时,我让他们看山峰,“水”字旁,看溪流,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很容易接受,也可以举一反三,从山到峰,到岭,从一个水字了解江河湖海。对表示动作的:如“跑、跳、坐、站”等生字,学习时可以让学生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增强记忆。生字那么多,不可能在课堂上都学习完,授之以渔,教会他们方法,让他们发现规律,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孩子天性喜欢游戏,因此,生字教学一定要寓教于乐。在生字认读之后,要根据教材识字的总体目标或单元目标,带领学生整理归纳汉字,复习巩固生字,系统掌握生字。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开展“识字接力赛”活动,每个队依次上讲台大声认读,先读完的一方获胜。认识生字的过程中有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同与鼓励,同学们都热情高涨,逐渐养成了主动识字的好习惯。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根据造字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汉字划分为:形声,象形,会意,指事四类。其中,形声字几乎占了汉子的“半壁江山”。这类字兼具表音和表义的功能,可以根据“声旁”认读生字,再结合“形旁”掌握生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找到了规律,在学习或者复习生字时,就无须再去死记硬背,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会意、指事这类汉字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如果不能抓住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初学者也会有些迷茫。而如果能在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就能起到一目了然、画龙点睛的效果。如:“采”字,上下结构,上面是“爪”字头,下面是“木”字。师问:一只手在树枝上做什么?生答:采花、采果实呗。如此,一来一往间,形与义的认识自然形成,终生难忘。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比老师单纯的灌输要更加有趣,并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养成思考的习惯。
而对于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使用“拆解法”,将每个部件编成一个顺口溜,如“攀”字,初学时,学生写起来总是缺胳膊少腿的,于是教学时我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对‘×’,两边‘木’字扒,‘大’字在中间,‘手’在底下抓”。这样的俏皮教法,效果很不错。
写字如做人,汉字的形体美是通过书写表现出来的,但写好汉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般都需要数年方可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并不是想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书法家,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让他们可以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学生书写汉字时,我总是严格要求:写字时,不能交头接耳,要保持安静;写每个字时都必须做到:横平竖直,撇捺飞扬,点有力度,弯有弧度,笔画规范,结构均匀,大小一致,间隔适中。通过这样的严格要求,一段时间之后,班级整体书写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课堂上,要多一些“花样”,少一些呆板;多一些扎实,少一些浮躁。积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高度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四要素入手,优化教学过程,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