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华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关注并重视西藏地区的教育教学,由来已久。自1980年,国家出台了诸多“全国支援西藏”的方针与政策。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6年开始招收西藏生,至今共有在校西藏生800余人。笔者所在的系部担负着为西藏地区培养幼师的重任,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系部调整并制定了新的课程方案。为了让西藏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有一个整体认知和把握,在西藏生进校的第一个学年(两个学期)开设学前心理学课程。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西藏地区的学生,对于西藏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还在探索之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率。为西藏的幼教事业献上绵薄之力。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7级5个西藏班,其中:17级幼儿发展班39人,17级学前专科(1)班50人,17级学前专科(2)班49人,17级学前专科(3)班50人,17级学前专科(4)班50人。
笔者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笔者就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部分西藏生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他们在学习学前心理学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原因是什么?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来搜集关于影视作品和学前心理学、西藏生培养的相关资料,旨在对自己的课程、自己的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笔者基于西藏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反思改进。
影视作品是指“以电影技术为表现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形象和艺术情节,再现和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融文学、戏剧、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学者针对“学前心理学”的性质进行研究,为其进行重新定位。在本研究中,“学前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该学科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不同表现。
内地西藏班是一种特殊的集合体。根据国家援藏计划和方针政策,在内地选择一些软硬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区作为试验点,从西藏地区选拔一批学生来到内地接受教育,这些由西藏学生组成,在内地接受教育的群体就构成了内地西藏班。
在课程开设一段时间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出现缺课现象。(2)上课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打瞌睡现象。(3)考试成绩不理想。部分学生出现不及格,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个位数的成绩。
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担任西藏班的教学工作,责任与压力并存,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畅谈,聊天,想进一步了解她们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听一听她们所希望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深入访谈之后,笔者慢慢了解西藏生,懂得西藏生。也逐步找到了问题的原因:(1)语言障碍。藏族学生来到内地求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语言障碍。汉族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运用的是普通话,藏族学生在听到普通话之后,他们会把普通话转换成藏语去理解,这中间的转换时间和思考时间就会影响听课效果。(2)基础差。从学生入校时的成绩可以看出,大部分西藏生成绩偏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
影视作品汇集了文学、雕塑、音乐、舞蹈、美术等六大艺术的精华,综合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元素,创作出的影视作品集艺术和知识为一体,声情并茂,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1 影视作品具有直观性
它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让生涩难懂的概念、内涵等专业理论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2 影视作品具有开放性
影视作品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的开放性。第二,利用方式的开放性。第三,实施方式的开放性。利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小结等,还可以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后活动等,形式多种多样。
3 影视作品具有审美性
电影电视都是吸收了绘画、摄影、音乐、舞蹈、建筑、雕塑、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的特长,并利用现代光学、声学、电学等科技成果,把各门艺术结合成为一门统一的、质量上崭新的艺术,因此具有高度的审美性。
4 影视作品具有广泛性
一指其来源的广泛性,影视作品可以是来自电影和电视,也可以是网络、广播和数字产品。二指其内容的广泛性,影视作品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俗等各个领域。
5 影视作品具有指引性
一部好的教育类影视作品,它其中蕴含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给学生传递的是正能量。它能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方向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各种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工具遍布校园。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获得更新、更直接的新闻资讯,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知识。很多学生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上,花在看电视、电影等影视作品上,他们对手机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手机上迁移过来,如何借助学生的兴趣点挖掘新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是笔者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我国目前采取的课程管理模式是三级管理,即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遵照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和指导下,地方和学校,尤其是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开展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学校或者班级可以依据实际开发适合自己学校或班级的课程或教材,运用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研究者所在的学校,对本项研究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为每间教室购置了一套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保证能播放音频和视频。这为此次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一步:搜集
在搜集影视作品阶段,笔者主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所选影视作品要符合西藏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画面清晰,音质较好,语言标准(尽量是普通话),情节变动平缓的影视作品。(2)所选影视作品要有一定的教育内涵,因为西藏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毕业之后,是要回到西藏担任教师职务的。所以选择的作品要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师观。(3)所选影视作品要紧扣教学内容。该课程共有十二章内容(学前儿童心理的概述、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基本问题研究、学前儿童理论流派),如果不能够合理引入影视作品,那么课程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选择作品时要尽量选择那些能获得较好教学效果,而又不占用太长时间的影视片段。研究者在搜集相关影视作品时通过以下渠道:自己在求学阶段自己看过的,印象深刻又极有价值的作品。别人推荐的好的作品;直接运用网络手段下载如参考百度、雅虎、优酷、土豆、爱奇艺等搜索引擎,对影视作品进行筛选搜集。
第二步:整理
笔者搜集出来的影视作品比较多,类型比较繁杂,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编辑、整理。因为有的电影或者纪录片太长,而且有些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关联性也不大,笔者根据实际需要对所搜集的作品通过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进行重新编辑,整理。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为学前心理学这门课共十二章内容建立了一个视频资料包。里面共有40个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实验等多种类型,其中最长的视频为120分钟,最短的视频为50秒)。
第三步:试看
在每节课之前,笔者都会认真备课,试看所选的影视作品。在试看过程中认真思考、合理把握影视作品的播放时机,呈现方式。提前试看,可以让笔者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作品的内容是否和教学内容贴切,需要增补哪些知识;也可以看看画面是否清晰,能否确保学生们能看清楚;也可以听一听作品的音效如何。在试看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前预设在上课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或者需要增设哪些问题帮助学生去思考,去领会。通过试看,可以明了哪些场景是属于加深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此外,在试看的过程中笔者撰写简明扼要的教案,包括把作品穿插于课堂的时间节点,提示语等。
第四步:应用
在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影视作品就要真正投入使用。现以《观察法在学前心理学中的应用》为例,详细阐述影视作品是如何在该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在这节课中,研究者一共准备了七个小视频,时长共计15分钟左右。这七个影视作品包括(1分23秒的教师行为、1分25秒的分离焦虑表现、2分31秒的打人事件、1分零七秒的第一顿饭、53秒的穿衣服、2分32秒的晨晨与南德、5分47秒的爸爸去哪儿)。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研究者秉承内容相关性原则。导入环节,呈现5分钟的《爸爸去哪儿》片段,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关于谈话法的定义、注意事项及实施等知识点。在基本环节中,研究者先向学生详细讲解观察法的定义等知识点,紧接着呈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同伴交往中的三个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法的实际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提炼观察法在运用时的注意事项。在结束部分,研究者呈现两个小视频,让学生尝试观察、记录并分析。在拓展延伸部分,呈现一则关于教师行为的视频片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法在观察教师行为时如何运用,为下节课的顺利开展做铺垫。整节课结束后,学生的精神状态饱满,注意力集中,就连平时喜欢打瞌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学习当中。
第五步:分析
研究者所教学的对象是17级学前专科(1~4)班和幼儿发展班,共238人。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研究者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出勤率、学生课堂发言、小组汇报情况、课堂笔记),总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为30%,期中考试成绩的比重为30%,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为40%。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述讲解的方法为主,学生的出勤率不高,课堂发言不积极。期末成绩平均分50.8,90分以上的没有,80~90分的学生指只有15人,不及格的同学非常多。在第二个学期的教学中,引入了影视作品,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了,发言也比较积极主动,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写的影评和观后感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期末考试中,五个西藏班的平均成绩提高到66.7分,其中90以上的同学有11个,80~90分的同学有45个,不及格的同学变少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可以通过数据能很显性地呈现出来,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等隐性因子很难测量,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精神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很投入,乐于参与。不能绝对地判断学生学业成绩与影视作品的应用有着必然的正相关的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学习状态和成绩的提高与影视作品这一手段的应用是有关系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影视作品的使用对学前心理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