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梅 李云辉(.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信”,则是文化的一种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更是对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可以说,文化自信是基础,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标志,就是每个中国人在走向世界中充满自信,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不断激活自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人们既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又要对有益的思想流派进行引领式发展;既要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明遗产,又要自觉抵制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和误导。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主流意识形态重构重建、核心价值观重构重建历史进程的继续和延伸。[2]
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一语概之,即是“天人合一”。其核心内容是讲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发展。在中国,“和合”是茶道的核心思想,源自乾卦《彖辞》中“保合太和”的思想。简而言之,茶精神可以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即“清、净、怡、真”。
传统茶文化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哲学,具有深刻的德育与教化功能。[3]它与儒道佛等家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5Cs是指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造性、沟通和合作五大素养。5C素养又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创新”素养离不开“审辩思维”素养,而“沟通”素养又是“合作”素养的基础;良好的审辩能力能够提升沟通与合作的效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4]该报告率先提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并将其置于核心素养的统领位置。重视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都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而且以“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为核心,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该项目提出的5C(文化理解与传承)让美国P21的4Cs模型有了中国理解和中国精神,这种中国精神体现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对21世纪人才素养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做出的独特贡献。可以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为全球核心素养研究提供了一份来自民间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推进核心素养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5]
社会信任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功利化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信任。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精英群体,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总体上来说,他们的社会信任状况主流是好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但大学生群体当中,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信任方面出现了困惑、迷惘,甚至于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极不信任,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认为,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信任的相关研究,就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增强党和政府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6]
中国茶文化,历史积淀深厚,且与儒、释、道文化交融。以茶喻人,追求简朴生活,淡薄似茶,与世无争,清神静心,达到孤欲无求。[7]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功利化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信任。而影响大学生社会信任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亲疏、消费信任危机、社会管理缺失、媒体信息误导、就业前景悲观等方面。[8]大学生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将会是巨大和深远的。
第一,切实体悟中国传统的茶道和茶精神。通过饮茶,人们不仅能满足精神享受,同时又能实现修养心性。仅仅一杯茶,人们就能领悟出人生的许多真谛,如学会在起伏中寻找乐趣等等。尤其在当前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时期,处于此阶段当中的人们,更需要领悟,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
第二,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刘庭华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教科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历史借鉴。[9]王蒙说过,人们需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需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对接。大学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价值观置于核心素养的中心地位,是亚洲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的共同趋势。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我们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当代大学生,身处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应切实践行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精神:认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0]
第三,坚定理想信念,对国家和社会充满信心。反腐剧本,是严肃的政治题材,是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2017年被誉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映,让当今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们,看到了社会的正气和国家的决心。国家反腐、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让年轻人认识到:主旋律是要传递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希望年轻人在主旋律中感受到正能量。导演李路认为:推演反腐剧,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为了反映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伤害,给大家以警示和启发。[11]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他还感慨道:年轻人喜欢这部剧,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也坦言:《人民的名义》品质很高,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启蒙,极具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12]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而且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即是存留中华民族持续健康成长的根。面对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和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以及学习、情感等问题,大学生们一时感到疑惑、彷徨或者失落,这些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大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三观”对待社会万象、人生历程,做到不偏信、不盲从、不迷失,在是非、善恶等问题上做出正确判断和理性选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