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锋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自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印发,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再次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更是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坚持和贯彻执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高校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这对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引领他们自觉抵制消极或负面思想和文化的侵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其历史合理性。[1]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状况已发生很大改观,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个人追求目标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沿用了几十年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呈现出诸多问题,比如学习内容枯燥,学习形式单一,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等等,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困境和挑战,增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和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高校既是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较为活跃的前沿领地,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乃至新意识在此形成并相互碰撞,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动向将影响到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态势和方向,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高校教师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和关键,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高校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会“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位好的高校教师,不仅对学生有学术、科研上的影响力,而且更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为人师表,是所有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强调的不仅是业务知识,更是道德品格,是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言行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和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科技直接引领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极大变革,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新困境、新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一直都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绝大部分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都是令人称赞的,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师德高尚,默默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但也有极少部分教师师德师风缺失,心态浮躁,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不加强学术道德修养,不热爱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在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作风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学校的社会形象和荣誉造成损害。如此种种,更从反面说明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任务之艰巨性和挑战性。
1 学习时间的有限性
目前高校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党委的安排和要求下,利用每单周(或双周)规定时间进行学习,集中学习往往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按通常安排,一般都是每两周有半天政治学习时间。但实际上,这半天是得不到保证的。每个支部在政治理论学习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时并不那么严格,经常大家碰个面聚一聚,组织者把上级精神传达一下,大家随便讲一讲,随意性很强,会后教师们也往往不会主动自学,所以真正用于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很有限。时间上没有保证,政治学习自然难见成效。
2 学习内容的局限性
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大多按照学校党委宣传部在每一阶段的安排来进行。这些学习内容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抽象化、文件化,未能很好地结合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针对性不强,从而也导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普遍情况是,利用这半天学习时间通报一般工作情况,安排业务工作,即便是学习,也是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很少真正带上理论学习的色彩。
3 学习形式的单一性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在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时,主要还是采取读读报纸、看看文件、传达一下上级精神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采用的依然是这种最传统的灌输型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这种宏观理论的纯灌输式的说教方法,不仅不能提高教师学习兴趣,还容易造成教师学习疲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心理。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1 主观方面:思想上不够重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的思想,教师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近些年来,高校之间排名竞争十分激烈,而高校排名先后主要以科研成果的多少为依据,争取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成为高校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高校各项工作均以教学、科研和学科为中心,教学科研方面相关的政策和考核奖惩措施等均有硬性指标和规定,并与教师年终工作量核算、奖金发放、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而政治思想方面则很少有硬性规定,较难衡量和加以考核,力度相对较弱,甚至流于形式。高校这种政策的倾向性使得部分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思想上不加以重视,认为搞好教学科研是本分、是硬任务,而政治学习则是软指标、是分外事,无关大局。而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硬性条件也主要以科研业绩为重要指标,以致广大高校教师以争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发表科研论文为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面临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高校教师往往分身乏术,对政治理论学习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甚至产生厌倦和反感情况。这对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具体实施和执行产生不良影响。
2 客观方面:学习内容安排不当,脱离实际,内容和形式不具吸引力
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相对枯燥,形式较为单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是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关键性因素。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不够理想。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庞杂,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缺乏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且脱离实际工作现实和工作需要,无法激发起教师的学习热情。学习形式机械、呆板,开开会议、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写写心得,这种空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学习,不仅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厌学、弃学心理,甚至出现心理抵触情绪。
1 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处理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业务的关系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政治理论学习与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关系,高校在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做到教学、科研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二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理论学习是前提和基础,为教学、科研业务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而教学、科研业务的扎实开展则有助于加深对政治理论学习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理性认识和理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在于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即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教师的思想品格、道德素质将通过平常的课堂教学、科研指导乃至日常生活等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而系统性、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教师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辐射源。所以,教师要本着对党和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
2 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相关考核机制
不断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完善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和考核。构建和完善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抽查巡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要做到“八有”,即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材料、有重点发言、有交流研讨、有考勤记录、有学习档案、有总结考核,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收集和整理学习台账,保证人员、时间、内容落到实处。
完善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管理,倡导内容上的点面结合、精泛结合,形式上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内生动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检查与指导,严格执行考勤、签到制度;建立学习档案,为每位教师建立一份政治理论学习档案袋,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料都应存档,由专人收集、整理、登记、装袋,定期进行评估;定期听取各系部或支部对教师学习情况的汇报;不定期检查各系部或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记录,随时检查学习活动现场,并通过问卷测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力求做到学习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各系部或党支部要指派专人负责和管理所属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所有档案材料,并把它作为教师各类评奖评优、职称职务晋升、奖金津贴分配等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以表扬先进、带动后进。
3 紧密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个人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枯燥空洞,如果不联系实际,那么理论学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仅意识形态教育、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是政治,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而且完成高等教育中心任务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是政治或者说是高校教师最主要、最大的政治之一。[2]只有将理论学习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愿景相结合,理论学习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才能实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目的。
坚持做到政治理论学习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结合,与学校的发展状况、学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教师本职岗位工作及个人事业发展、成长愿景紧密结合。紧密围绕高校发展建设、实际工作开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等目标,将政治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生动活泼的日常思想教育和学习活动。我们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者、教育者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教师中间去,要了解和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结合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激发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教师发自内心的需求和认同。
4 创新形式载体,有效激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热情
不断创新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和载体,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提高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要一改之前“组织者宣读报纸,教师闭目养神”的做法,改被动灌输型为主动参与型,摈弃“一人念,大家听”的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专题报告、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参观实践等。每学年还可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几次专题研讨会,打破常规的组织方式,采取横向、纵向或联合举行的方式,比如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内部各系部之间,以扩大影响,增强研讨会的效果。
可以建立学习成果库,将教师的优秀学习成果,比如有价值和水平高的杂感、经验总结、调研报告、自我反思、论文等,收集整理好后汇编成册,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又如可以针对某热点问题展开辩论、演讲等活动,评选出优秀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分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开设一些结合国家、社会和高校发展建设的政治理论专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的资助,鼓励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点参与课题、开展研究,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奖评优,从而积极调动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国情、校情,激发爱国爱校情感。
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报、电视台、广播台、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介,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有效载体,构建一个集学习、交流、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互动性综合大平台,教师既可以相互学习与交流探讨,也可以自由发表学习感悟和学习成果,让教师们真切感受和体验自己学习的价值,从而使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更饶有兴趣。在现代大学管理实践中,如果不立足于建设学习、工作一体化平台,广大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就很难与时俱进,很难具有创造性,当然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精英人才。[3]
5 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党支部书记是本系部或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学习中的表率作用以及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所在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因此,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至关重要。作为支部书记,必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为广大教师做出表率;要以极端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在支部学习培训的组织工作方面狠下功夫,切实负起责任;要积极创新学习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大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争取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对现有党支部书记进行培养提高,对不适合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同志予以调整。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党员同志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要求、提高标准,使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先于一般群众,高于一般群众,从而带动教师学习,营造浓厚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
总之,我们要切实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切实增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积极落实学习措施,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学院发展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