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语用学理论,建构语用型写作课堂

2018-11-29 15:39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尝试角度题目

王 莉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

写作是一种能促使学生认识世界、自我,并进行交流表达,展开创造性表述的方式。而语用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研究如何正确使用语言,让自己的表述变得更合乎情理。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地融入语用学理论,让学生从语用的角度思考如何写作,如何更好地构思并创作,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读懂语用意义,准确审题

词汇句子一般有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两种,其中语言意义是静态的,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字典等方式了解其语言意义是什么。但是语用意义却是动态的,指的是说话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中给语言赋予的特殊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到最符合题目语用意义的解释,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此时学生再来写作便能事半功倍。

在命题作文《这也是美丽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大家的心中,‘美丽’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你认为什么东西是美丽的,什么又是不美的,不同的人对于美丽的概念是否一样呢?这个题目中为何要用‘也’这个词呢?”这促使学生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入手思考题目。有的学生提出:“用‘也’的意思或许是希望我们写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美丽,甚至是丑陋的事物。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这些事物也是美丽的。”学生在搞清楚题目的语用学意义后便开始积极写作,如有的学生以“困难”作为创作对象,认为困难能让人成熟、让人进步,因此也是美的。

语用意义可以分成一般的语用意义,突现式语用意义、代表语体色彩的语用意义、代表言外之意的语用意义、体现文化的语用意义等若干不同的类型。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让学生全部了解这些语用意义并知道其分类特点,但是却要让学生敏锐地感知到何处具有特殊的语用意义,并思考其真实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二、领悟语用意义,高远立意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站在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立意,尝试写出更深刻的思想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尝试思考相关词汇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并考虑能否从这种角度入手立意。

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孩子捡到了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它被普通的人扔在地上,没有人要,但是在宝石市场却卖出了天价,因为石头里面隐藏着一块珍贵的宝石。材料中反复提到了“不起眼、普通的人、没有人要、隐藏”等词,由此学生尝试展开联想,想到了“千里马”和“伯乐”的问题,宝石要在懂行的人眼里才能看出珍贵,同时,只有真正的伯乐才能识别出千里马。学生进而尝试从人才的角度入手分析,如有的学生创作了童趣盎然的童话《小不点找工作》,用富有童真的语言点明了主旨。

学生如果能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某些词语在汉语特殊的文化圈内是否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那么立意就会显得更为高远,作文呈现出的效果也会更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领悟题目的语用意义,并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三、凸显语用意义,布局谋篇

在选定了合适的文章主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构思,如果能设定好框架,那么作文必然能写得意味深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撰写提纲,并从语用模型的角度入手构思,思考说理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的文体对应的文章结构分别是什么,这样才能写出特点更为鲜明的文章。

在以《秋天》为题目的写作训练时,一名学生打算撰写记叙文,从“秋天”的拓展义入手进行写作,将“秋天”想象成是人生的秋天,写一位邻居大妈在退休后感到百无聊赖,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和同伴交流分享,重获青春,延缓了人生“秋天”给人带来的不适感。若要构思这样的一篇作文,就要充分考虑到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该人物形象和事迹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尝试用过渡句的形式将自己对“秋天”和“人生秋天”的感悟写进文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搞清楚了如何撰写提纲,还思考了如何在提纲中体现语用学意义等问题。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用意义在文章结构上有一定的体现,若能在写作中运用过渡句等,则能让文章显得条理分明,读者便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隐藏在文章中的语用意义。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用学相关理论融入到学生写作的各个不同的部分,通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自我评价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积极构筑语用型的写作课堂。

猜你喜欢
尝试角度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再试试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角度不同
人啊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