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老窝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及前景探讨

2018-11-29 11:59
绿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陡坡全镇太阳能

董 云

(怒江州林木种苗站,云南 怒江 673100)

1 引言

老窝镇是泸水县重点林区之一,全镇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陡坡,坡度在25°以上的面积占82%。老窝河两岸各民族居民为了生存,长期在陡坡上耕种,甚至在52°的陡坡上也有耕地分布,雨季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坡耕地土壤流失量超过4 t/hm2。因此,陡坡地是老窝镇水土流失的主要发源地,急需整治。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一项政策性强、投资量大、地域分布广、涉及面宽、工作程序多、群众参与程度高的宏大生态建设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林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 老窝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镇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由退耕前的“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转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培育了大量后备资源、促使劳动力的转移,群众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2.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工程实施以来,有效减少了陡坡耕作面积,先后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6354.9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5174.7亩、荒山荒地造林31180.2亩;工程覆盖6村,惠及2418户退耕农户、6710人。加快推进河谷面山绿化,使老窝河沿岸生态脆弱的状况明显改善。全镇森林覆盖率5年提高了5%,达80%以上。大大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河水泥沙含量全线下降,充分反映出老窝河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后的生态成效,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2.2 退耕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老窝镇退耕还林工程区属于易滑坡、泥石流多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陡坡地带,实施退耕之前有“种一坡,收一锅”的笑谈,实施退耕还林以后补贴资金超过了农户从原广种薄收的耕地中获得的收益,另外退耕农户在退耕地内套种短杆农作物(黄豆、荞),现已成为其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退耕农户每年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603.3433万元,人均每年获得收入899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镇陡坡地退耕农户的贫困问题。

2.3 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林下资源、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等替代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林下套种短杆农作物、林下种植药材、林下养鸡等模式增加收入,逐步培植了工程区后续产业,2017年全镇林业产值800万元。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近10年来农家乐就开了7家,另外在老窝工业园区老窝籍的工人60%都是来自退耕农户,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高于全镇同期水平。

2.4 全民生态意识明显提高

2010年泸水县人民政府提出了“10万亩老窝河谷核桃长廊” 建设的目标,目前,全镇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带动下,自发和项目支持下已累计完成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基地8.4万亩,广大人民群众正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发展核桃种植。

2.5 农村燃料替代工程取得实效

进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阶段后,全镇累计完成沼气池1778口,节柴灶2906眼,太阳能223户,在太阳能项目的推广带动下,广大农户自筹资金,现已完成太阳能建设1000余座,全镇50%农户用上了太阳能。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很多农户用上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

2.6 存在的问题

(1)季节性突出。由于历年项目任务下达均较晚,且设计树种都是核桃,所以大部分的造林任务要在冬春季完成造林。少部份退耕农户的积极性不够,导致某些地块抚育管理不到位,影响了造林质量,也导致经济收益的不平衡。现在全镇的退耕还林地都已进入初果期和试果期,需加大后期抚育的指导工作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农村能源沼气池、太阳能建设成本高,项目补助过低。按照当地建设标准,建一个“一池三改”的沼气池需要资金3000多元,太阳能实际建设成本最低也达到3000多元,而沼气项目补助资金分别只有2000元(国家和省级各补助1000元),太阳能2000元,农户筹措资金困难。

3 解决问题措施和建议

3.1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一是改善生态,二是改善民生。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老窝镇生态状况还十分脆弱,仍然是全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全镇对改善生态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绿色总量需要增加,森林资源、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些都是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3.2 强化责任

一落实领导责任,林业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工程实施情况,解决存在问题;二要落实管护责任,要切实加强对生态建设成果的保护,制定切实有效的管护措施,按照“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三要落实法律责任,要加大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执行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毁林开垦、过度垦荒的,要依据法律法规从严从快处理,并严格做到“谁破坏、谁治理”,以起到警示、教育、惩戒作用,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3.3 正确处理机遇与挑战的关系

在第一轮国家退耕还林中,老窝镇退耕地还林面积6474.7亩,任务量排在全县9个乡镇倒数。国务院总理于2012年9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217次常务会议,听取了退耕还林工作汇报,会议要求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适当安排“十二五”时期重点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任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适当提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分项目的补助标准,同时老窝镇从2015年迎来了第二轮退耕还林。因此全镇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规划,加强部门间协调,科学统筹规划镇内基本口粮田与陡坡地面积比例,结合怒江实现双增目标的实施措施进行规划。尽量争取国家退耕还林任务和提高资金补助水平,同时也要实施好省启动的陡坡地生态治理。

3.4 规范工程管理

坚持以质为先,进一步做好工程建设各项管理工作。严把技术培训、种苗质量、整地质量、科学栽植、检查验收“五关”,确保营造林质量。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职人员,修正、完善档案基础数据,保证档案的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加强效益监测,科学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成效。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继续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好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及时掌握工程管理信息动态,加大对工程的督促、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加快退耕还林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

3.5 加快产业培育

牢固树立“大林业、大产业、大发展”和十九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农户生计、致富和发展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后续产业培育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结合实施林业“十三五”规划,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以中幼林抚育和中低产林改造为重点,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借巩固成果发展后续产业的契机,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培育扶持引进生物龙头企业,深度开发生物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林权抵押贷款发放力度,把森林经营与发展林下经济、后续产业结合起来,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提高林地综合产出率,切实有效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确保实现“增收富民”、“兴林富民”的目标。

猜你喜欢
陡坡全镇太阳能
陡坡石缝致富果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瞿晓铧: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贵州省陡坡林地变化特征分析
太阳能维修等
村 路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