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琼,申绍林,肖艳红
(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650114)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近年来各省市均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带动了地方林业经济发展。为了实现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森林康养产业开发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森林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科学保护,则可以永续利用,持续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反之,如果一味的开发、索取,保护措施没有跟进,则会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后期植被恢复困难。森林康养产业的开发,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这就要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尤其是在一些生态比较脆弱的山区,要尽量减少人为破坏,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因为森林康养产业开发而砍伐的林木,后期还需要重新培植,以防止山区出现泥石流等生态灾害。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走粗放式发展道路。各省市应当结合本地的森林资源现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上做好协调,一方面可以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尽快发挥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兼顾森林资源保护。在具体开展工作时,还可以根据整体发展目标,制定更加细化的阶段性任务,为地方林业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地区的森林产业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开发森林康养产业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实现森林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来说,森林康养属于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带给游客更加完善的旅游体验,就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主动与其他地方的森林康养产业区别开来,避免同质化问题。地方林业部门应当依托本地的特色森林资源,开发一些配套的旅游活动,打造集旅游、养老、健身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
森林康养产业能否实现持续的发展,决定权在游客手中。在森林康养产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游客的体验。要尽可能地创造便利条件,让游客能够亲近自然、深入自然。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多样化的体验项目,例如森林徒步、森林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疗养等。游客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感受到了森林康养的魅力,也会借助于游客良好的口碑,提高森林康养产业的知名度,这对于实现地方森林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森林康养产业由于可以同时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等多项服务,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也直接刺激了森林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也应当注意到,也有部分地区只注重森林康养产业的经济效益,走“粗放式发展”道路,早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期由于不能持续吸引游客,前期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反而造成了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要根据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健全的开发利用制度。通过明文规定的形式,对森林康养产业应该如何发展、各个阶段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后期如何做好配套管理等,都做出明确说明,进而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除了服务人员外,还包括管理人员、建设人员等。由于国内森林康养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森林康养紧缺人才。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高校为主,开设相关的专业,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培养出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是解决森林康养产业专业人才的主流方法,缺点是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另一种是以在职培训为主,对现阶段在职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岗位培训,使其逐步掌握森林康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服务。这种人才培养方法见效快,也是短时间内解决森林康养人才供不应求的一种有效方法。
虽然近年来各地大力扶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但是由于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这也成为限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提高森林康养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借助于新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多的特点,通过转发、线上赠送门票等方式吸引游客。还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另外,成立专门的门户网站,定期更新森林康养产业的相关内容,方便外地游客进行了解。借助于这些渠道进行宣传,增加森林康养产业的营业收入,进而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地方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生态建设是保护森林的重要举措,但是森林生态建设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国有林地的侵占和非法征用,都影响着生态建设。搞好生态建设,提高生态功能等级,促进林业经济效益增长。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上,要脱离原有的只伐树取木的生产观念:一是要对采伐方式进行改进,使伐木对森林的破坏度尽可能减少,确保生态保护。二是要转变工作思路,例如,在靠近城市的郊区、乡镇等,可以开设森林农家乐等休闲项目,既可以带动地方人民致富,又可以凸显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三是要在开发的同时,确保林地开发后的保护工作落实,为新生林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生长环境。
森林资源的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新的市场需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转变,比如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进行木材深加工,赋予木材产品附加价值,这样就可以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地方部门有更加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森林康养产业的开发中。另外,要不断完善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的开发起到立法监管的作用,有效减少营林企业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违法制炭现象。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的森林旅游环境,才能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工作中,对高新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是当前营林生产工作不得不做出的改变。计算机设备、监控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等,都能够极大地提升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而互联网则可以让营林生产企业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场行情,更加合理地制定林木资源开发计划。例如,可以在森林内部安装温湿度监控设备,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则容易诱发森林火灾。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做好防火工作,保障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健康发展。此外,在林木种植、管理、养护等工作中,也可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既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走一些弯路,例如盲目追求经营利润,造成了森林资源的破坏。在今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时,应结合本地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开发利用原则,这样才能在保护中求发展,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康养产业发展的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