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璇
1970年,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隐性教育”的概念,“隐性”一词被引入教育学领域。隐性教育不是利用正式课堂向学生灌输教育内容,而是利用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匿在一定的教育载体之上,使教育实践不至于赤裸裸的在学生面前进行的教育方式。在教育环境愈加复杂的新时期,积极探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对于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上大学里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余,学生们还可以利用许多空闲时间去参加一些活动,这些对课程作为补充的活动,我们称之为“第二课堂”。X高校“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实践活动、学术报告、知识讲座、社团活动等等,下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大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行分析:
1.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基于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集知识、趣味、思想和教育于一体的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X高校已经发展了34个校级社团和72个院级社团,而且覆盖面广、参与人数众多。这些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学生自治”,即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社团干部,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干事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唤醒“自我意识”,激发责任感。
2.举办校园文化活动
X高校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活动内容切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中,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新生服务文化节”,围绕“新生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提升思想引领效应,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人的心理和思想具有相通性,心理是基础,在心理的基础之上发展为意识,在意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是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使之形成统治阶级需要的思想意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X高校借鉴了心理辅导的方法技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让教育对象通过体验——体会——领悟——升华的途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辅导建立的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是有帮助的,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心理和思想。来访者敞开心扉,袒露真情,因此心理辅导员才能够把握其思想实质,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有助于启发和教育工作对象,扫除他们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障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激发主动精神。
网络为高校教育信息的传播、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方便,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捷的平台。X高校积极利用网络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挥网络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优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更及时、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网络的栏目设置、结构设计和语言使用都能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包装”成生动的网络形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X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以机械方式进行的现象。只追求“隐性”这一外在的形式,而不重视隐性教育的内容是否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某些社团活动,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有的活动带有极强的娱乐性,办得轰轰烈烈,但是图的只是一时开心,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添加进去;有的活动严格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却没有借助丰富活泼的活动形式,活动办得死板枯燥,却为了凑够人数强制没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生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这样一来更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活动的厌恶感,增加了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只有将隐性教育过程与学生密切联系起来,学生才能从中接受教育,受到启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然而一些隐性教育过程与学生“脱节”了,隐性教育成了教育者的“独角戏”。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X高校虽然开设了这两个服务点,但是与之接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100个被调查者中有75%的同学从来没有去心理咨询中心或就业指导中心咨询过有关信息,而在这75%的同学当中,有60%选择向同学或朋友倾诉心理问题,有55%选择向学长学姐咨询就业问题。因此,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承办的集体活动较多,而处理的个别案例较少,对于处理单个同学的就业和心理问题,应该寻求其他突破口。
X高校在进行隐性教育时,太追求“隐”的这一形式,往往很难把握“隐”的度,有的“隐”得过度了,把教育内容完全地忽略掉;有的“隐”得不够,新瓶装旧酒,反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反感,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时刻警惕的。例如,目前的大学生社团,往往都是由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大多数都是以娱乐爱好为主,高校应该牢牢把握大学生社团的政治方向,不能使其管理松散,与社会上的娱乐场所别无二致。高校的社团建设应注意做到教育和趣味的统一,打造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的社团。
1.重视教师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不道德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道德知识,而是缺乏真正的道德素质,有个成语叫“为人师表”,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素质的引导者,他的任务不仅仅是将社会上的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内心的良心。
教育者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文明举止,穿戴整洁,不能做出有悖于社会道德法律的事情,树立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说服性。教育者的工作态度也可以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比如,对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温暖关怀、辅导员经常走进宿舍看望学生、任课教师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使学生更加信任学校的教育,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去帮助别人。
2.重视朋辈的作用
开辟学生宿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宿舍是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利用学生集中住宿的机会,开展党员先进宿舍、文明宿舍、百佳宿舍评比,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发挥优秀宿舍带头作用,通过学生之间日常相互的影响,达到培养学生养成日常生活好习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目的,促进宿舍良性发展。重视学生干部的联络作用,因为教师不可能和学生整天住在一起,无法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有可能会忽略学生行为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因此,要号召学生身边的学生干部关心学生生活,发现有学生的反常情况及时询问、处理或者向老师汇报,及时避免和解决突发事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如火如荼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最敏捷的一个群体,互联网对其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1.关注网络平台质量
学校推出的一些网络平台,与其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关注,不如在自身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宣传与服务一体化的网站。既要在网上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增设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娱乐、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网点,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肯定就会主动关注这些网站;另外,求“精”不求“多”。全校精选几个品牌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运行,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在学生中普及,这样既能避免内容的重复性,不让学生觉得枯燥,又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平台质量。
2.发展“交互式”网络平台
目前X高校内的许多网络平台都是校方单方向的对学生输送信息,而学生的反馈信息却很少,即使学生有反馈,网络平台也是很少给予回复的。因此,我们建议:第一,网络平台应配有兼职教师轮流值班对网络平台负责,及时浏览平台下面的学生评论,回复学生问题,对于一些重复性的提问,可以将这些提问和回答整理到讨论区,让大家都看得到,避免老师的重复劳动;第二,出于联系的需要,许多同学是有自己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的微信号或者QQ号的,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不定期地发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这样学生在关注好友动态时就会看到,方便师生在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域交流互动。
[1]刁庶,徐奡澍,杨冬.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于“党员先锋工程”项目的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98.
[2]吴丽萍.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3]陆晓青,眭国荣.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4):203-204.
[4]杨然.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践路径探究[D].苏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