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红涛,闻春林,阚洪伟
(曲靖市林业局,云南 曲靖 655000)
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衍生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城市建设同时修复生态环境是我国当前主要社会发展问题。国有林场作为生态修复工作的主力军,以往改革受到过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职能、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国有林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以加强生态林保护为核心目标,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林场自我发展活力、创新林场体制机制管理为重要目标的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正在积极稳妥的深入推进,初步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师宗县五洛河国有林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盘江下游北岸,林场场部距县城59 km的五龙乡政府所在地五龙,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高良乡隔江相望,西与龙庆乡比邻,北接大同镇,属滇黔桂三省五地州结合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04′44″~104°24′08″,北纬24°04′24″~24°26′11″之间。全林场东西长33 km,南北宽26 km。前身为1956年9月组建的“曲靖专区师宗伐木场”,1980年5月由师宗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总管辖面积38.3088万亩,除固定给集体使用5.6926万亩,实际经营管理面积32.616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9.8618万亩,现有森林资源蓄积108.2万m3,森林覆盖率73.1%。林场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有暖性针叶林,如云南松林、云南油杉林、杉木林;暖性阔叶林,如滇青冈林、旱冬瓜林、麻栎林;暖热性阔叶林,如枫香林、八角林;热性阔叶林,如木棉、山合欢林、白花羊蹄甲林等。灌木林类型有暖性灌木林。林场共有职工97人,其中在职职工52人,退休职工28人,企业编制17人。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有林场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第二,整体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需求。资源保护、解决民生问题、管理改革是当前国有林场主要工作内容。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国有林场对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与整改,有效实现国有林场的结构整合与重组,不断完善公益林管理与保护机制,构建完整的国有林场内部管理机制,保证基础建设得到落实,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优化,彻底解决国有林场民生问题。
通过深化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变,进一步确立了五洛河林场职责功能主要是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由公益二类定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理顺管理体制,由正股级升格为副科级,为师宗县林业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林场成立党总支,隶属师宗县林业局党委。下属企业与林场彻底拨离,合并县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纳入县国资局管理,从事国有商品林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管理和独立法人运作。层层建立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考核机制,切实管理和保护好林场森林资源,改革后林场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保障措施得到有力落实,林场职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工资较原来有所增加,住宿和工作条件也得到改善。科学合理设立岗位,建立竞聘上岗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充分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职工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改革后林场职工队伍稳定,逐步成为一支工作责任心强、林业技能过硬的国有林护林队伍。
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五洛河林场在保护好现有1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的基础上,新增5.5万亩天然林纳入地方公益林严格保护,在保护区内采取各种营林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指数,保护区内林木质量明显提高,单位蓄积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珍稀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疏林地面积、林中空地等明显减少。
改革后五洛河林场在原8.5万亩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多渠道引入资金,以热区水果基地建设为重点,开展多种经营,盘活商品林区,提升林场产业发展升级。建成了油茶采穗圃300亩,发展油茶基地3000亩;发展以甜橙、柑桔等为主的热区水果基地5000余亩,以甜枣为主的水果基地1000余亩,建成庄园式的柠檬生产基地2000余亩。在改革进程推动下,2017年林场加紧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启动了保障性安居房建设48套,4142.83 m2,预算投资572.69万元;二是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区加固、维修重点林区道路27 km,预算投资730万元;三启动无房林区的阿那黑林区管护房建设199.39 m2,预算投资47.4万元,及启动林场企业的管护用房,为普漕河林区管护房建设502.24 m2,预算投资95.3万元。安居房和道路维修建设已全面完成,林区管护房正在建设。
(1)初步改革扩充了林场的管辖面积。林区内共分布76个村寨,区域内国有林、集体林、林业用地、农业用地交错,林农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林区管理保护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2)初步改革提升了人均管护面积。五洛河国有林场核定人员编制61人,增编具有很大难度,但经过初步改革后林场管辖面积扩充,人均管护面积不断的提高,林区管护工作出现了困难,林区职工队伍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林场属于贫困林场,基础建设缺失严重,初步改革中需要建设的项目非常多,涉及到的资金投入量非常大,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优化建设,需要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增建。
(3)初步改革并未使林场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在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上缺失精准定位。
根据五洛河国有林场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需注重水源的保护与培育,在制定改革发展策略时,要明确林场的职能,对其性质进行准确的分析与精准的定位。根据五洛河国有林场的情况,在公益林区域可以划分到生态公益事业单位范畴内,不断地扩充林场配置及人员编制,相关工作人员薪金待遇、设备投建资金等均由地方政府支出。林场改革与发展需要建立在国家资金投入基础上,还需辅助一些其他类型的投入资金,以此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体制,为国有林场构建完善的建设保障。
顺应时代的发展,国有林场改革创新发展应以转型转产为主,要利用五洛河国有林场优良的森林资源强化其自身综合能力。第一,多角度、多元化分析五洛河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情况,努力建设并申请国家级森林公园;第二,多制度、多标准制定林场建设管理措施,以激励政策为主强化林场招商引资能力,提升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林场“假日经济”项目得到落实;第三,多元素、多样化开展林场文化活动,以森林旅游、地区文化旅游项目带动林场旅游能力,不断提升旅游市场中林场旅游占有比,有效推进五洛河国有林场长期可持续发展。
要提高国有林场中森林资源保护水平,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才能进一步改善职工生产工作状况,进而提高生态资源保护能力。林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林场内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扶持、林场内生态水源保护工程扶持、林场内饮用水安全工程扶持、林场内电网改造工程扶持等。针对国有林场职工应出台养老保险补助预算扶持政策,来稳固林场职工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面覆盖,使员工有归属感、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身岗位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林场职工建设生态文明主力军的作用。
师宗县五洛河国有林场在这次改革进程中,已经在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能够看出国有林场的改革对于林场本身及整体自然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存在一些工作难点与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师宗县五洛河林场将积极探索完善改革发展配套措施,进一步理顺经营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努力推动林场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