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宋剑
(广西容县浪水林场,广西 容县 537500)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用材林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桉树林的面积占人工林的面积比重越来越大,本地当家树种杉木、马尾松与红椎造林量连年衰减,造成树种单一,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影响林分质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没有达到林地本身地力的最佳产出。加上随着松香及其制品使用部门发展需要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原料松香供不应求。现有松林多为自然生长,集约化程度低,由于生长慢、质量差,因而木材、松脂产量短缺。为增加松脂产量和打破“一桉独大”、布局不合理、森林生态功效不佳的局面,优化树种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和美,强化近自然经营,提高林分单位面积的产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探索一个更有利于复式林分各层林木的快生速长,维持普通树种与珍贵树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思想及“两山论”、“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理念,实现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目标,通过探讨营造杉木、马尾松与红椎混交林,通过混交造林的模式,探索近自然经营方法,最终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提供充足的大径级木材。
选择广西本地优良种源柳州杉作为混交造林的杉木良种,柳州杉木为高大乔木,高达30 m,胸径可达2.5~3 m;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柳州杉木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内皮淡红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常成二列状,幼枝绿色,光滑无毛;冬芽近圆形,有小型叶状的芽鳞,花芽圆球形、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侧枝之叶基部扭转成二列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通常微弯、呈镰状,革质、竖硬,杉木木材黄白色,有时心材带淡红褐色,质较软,细致,有香气,纹理直,易加工,比重0.38,耐腐力强,不受白蚁蛀食。柳州杉具有速生质优抗病能力强等突出特性,供建筑、桥梁、造船、矿柱,木桩、电杆、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是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推广种植的高产质优乡土树种。
马尾松作为我国南方的主要树种,长期以为对其培育和利用价值认识不足,使用种子良莠不齐,种植技术落后,人工林质量相差较大,高产的亩生长量在1 m3以上,低产的仅0.2~0.3 m3。林分质量也是相差较大,优质的干型通直,轮枝间距长、出材率高,差的树干弯曲、出材率低。本项目马尾松种源选择本地土生土长的浪水松,浪水松是经自治区林业厅和自治区林科院鉴定为广西三大优良马尾松种源之一,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产能力高特点。适合于在海拔300~800 m、在一般立地条件下均可生长良好。浪水松树高可达28 m以上,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小,轮枝间距长,出材率高,产脂率高,是优质纸浆材、建筑材和家具用材。
选用经过改良的本地红椎优良家系作为混交造林的红椎种源,红椎树高达25 m,胸径1.5 m,当年生枝紫褐色,纤细,与叶柄及花序轴相同。叶纸质或薄革质,披针形,有时兼有倒卵状椭圆形,基部甚短尖至近于圆,一侧略短且稍偏斜,全缘或有少数浅裂齿,中脉在叶面凹陷,嫩叶背面至少沿中脉被脱落性的短柔毛兼有颇松散而厚、或较紧实而薄的红棕色或棕黄色细片状腊鳞层。红锥材质优良,木材坚硬耐腐,少变形,心材大,褐红色,边材淡红色,色泽和纹理美观,是高级家具、造船、车辆、工艺雕刻、建筑装修等优质用材。红椎也是广西乡土珍贵树种之一。近年来逐步推广种植,并纳入珍贵树种造林补贴项目序列。
采用横排带状混交的模式进行造林,从山顶排下来,依次是马尾松、红椎、杉木,每样树种植一排,然后再重复排着种下去。通过合理密植,合理布局松、杉、红椎之间的群落结构,营造有利于林木生长的空间,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使林木植被等到充分发展,使林分形成乔、灌、草并存的完整群落。这样有利于保持林分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与有机质的含量,维护土壤的良好结构和养分供给。
初植密度1667株/hm2,株行距2 m×3 m,进行块状整地,坎规格40 cm×40 cm×30 cm,基肥以复合肥为主,每坎0.5 kg,施肥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回填心土至坎面下5 cm。选用一级苗上山造林定植,造林一周后进行补植。
造林后前两年,每年对项目所有林分进行全面铲草抚育和斩草抚育各一次,要求斩净林分内所有杂草杂灌,断草要平铺在地面,不能堆压到幼树。第三年和第四年每年进行斩草一次,每年第一次铲草后进行穴埋施肥,肥料选用进口俄罗斯复合肥,肥料各种元素含量分别为:氮16%、磷16%、钾16%。施肥量每株0.5 kg/株,要求在幼树的树冠外方开挖明沟,施肥后用土復盖肥料。
造林后第8年、第12年、第16年进行间伐,以“砍不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为原则,间伐3次,每次间伐强度均为30%,尽量采用品状模式进行间伐,依据林分郁闭度和林分卫生状况,对密度过大,结构不良,生长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的林木进行抚育间伐,清理林下枯枝,修理过密枝杈。最终保留株数为571株/hm2。每次间伐后进行一次穴埋施肥,肥料选用进口俄罗斯复合肥,肥料各元素含量分别为:氮16%、磷16%、钾16%。1株施肥0.5~1 kg。通过抚育和改培,成熟林平均胸径达到28 cm以上,平均树高22 m以上,亩蓄积量40 m3以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混交造林经验,提出林木良种的选择原则,提出造林地选择与规划,提出合理整地规格、合理造林密度、幼林抚育技术、中幼林间伐技术。推动森林培育近自然经营,为实施培育大径材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提供行之有效的造林模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既能实现近期的经济目标,又保证了森林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利于营造林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大幅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林地产出率,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发展节地、优质、高效林业,为广西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可行之路,做到快出成果,服务于社会,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南方大径材培育基地提供示范样版,通过分发混交造林技术资料,培训周边林农,以点带面,最终达到示范造林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