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稳
(新乡市林业局/新乡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新乡 453000)
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1]。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km。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新乡市太行山区位于北纬34°55′~35°50′,东经113°30′~115°30′,涉及卫辉市、辉县市、凤泉区3个县(市)、区18个乡镇,721个行政村,山丘区总面积295.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1万亩,有林地面积105.7万亩,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峰峦连绵,气势雄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历史上因降水集中,致使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2]。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屏障,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不仅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振兴山区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需要,而且对于改善豫北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新乡市通过创新机制,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山区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
当年任务下达后,任务市(区)成立林业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负责林业工作的技术指导、苗木供应、监督检查等。工程由涉及到任务的乡镇具体施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推广承包、拍卖、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级性,投入到工程中去,要本着自力更生,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造林绿化的投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冬季提前割灌除草清理林地,整地挖坑,采用鱼鳞坑整地或穴状整地的方式,外高内低,坑外涂白石灰,每亩至少74个挖坑[4]。要求苗木全部采用营养袋苗,苗高50 cm以上。推广使用容器育苗、生根粉、保水剂、截干造林、地膜覆盖、压石、堆土、覆草等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待来年雨季来临,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造林。
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实行科学造林,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适时适树的原则,改变过去单纯依靠雨季造林的做法,实行点播加植苗,针阔叶混交双保险[5]。在山区的很多地方,只要加强封山育林,减少人为活动并且严格禁牧,5年后,森林植被就能覆盖山头。从以往由封育标识牌警示和护林员巡逻的封山育林方式,增加了垒石头涂白石灰水并且在人畜活动主要路口拉铁丝网等封育措施,有效地防止人为干扰对封育效果的影响。对新造林地实行苦封苦禁,严禁人畜破坏,同时建立了强大的护林防火队伍,增强防火意识和控制火灾能力。
(1)近几年来气候反常,春季严重干旱少雨,加上荒山荒地造林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从而造成林木保存率偏低。
(2)由于国家的造林补贴资金较少,地方政府又没有实力补贴,而山区绿化树种主要是侧柏、臭椿等,见效太慢,造林承包者顾及当前经济利益,会降低造林成本,造成整地规格不高,精品工程少。另外,造林前期投资大,管护成本高,收益慢,也严重影响造林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和管护的主动性。
(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由于林地权属问题,给招标造林带来了很大困难,影响了造林绿化进程。
(4)由于受地类条件限制,通过近年来工程项目的实施,符合条件的造林地或封育地已经较少,剩余困难造林地造林成本高且成活率偏低,并且项目要求5年内不允许重复设计,因此项目安排有困难。
一方面,制订管护制度,完善护林公约,重视管护工作,做到树木栽下,管护上马,确保造林成效。另一方面,提高单位面积投资标准,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造林。对人工造林项目配套一定的管护资金,将林地管护费用单独列出,以巩固造林成果。
由于太行山区立地条件差、气候干旱等原因,导致会出现造林失败情况。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对造林失败地、火烧迹地等符合造林条件的地块,允许重新设计造林。林业部门和造林户应积极探索,对山区绿化树种进行更新,换成生产力较高、经济和生态效益较好的适宜树种,有效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