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孙海伦
我们说,一堂好课少不了师生的互动,这其实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我们目前语文课堂上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优化的语文课堂,老师必须始终满怀期待地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要始终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我们常说,如果在你的课堂上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抢着回答问题,那么你的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这说明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因此,优化的语文课堂要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或小组或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共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现代化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特别适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眼观文字和图片,耳听声音和音乐,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培养了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采用表演、吟诵、作曲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相信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常说:“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深刻的,他会有种成功感、愉悦感。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通过学生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此外,课堂教学教授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时,如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会打开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这样学习的效果或许会更佳!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读应经历这样的过程:初读感知,让学生把课文读连贯、读通顺、读流利,经历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精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产生情感体验,作出价值判断,并且借助声音将自己的感受和领悟朗读出来,读出意蕴,读出感情;熟读迁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熟读背诵,积累言语及情感表达技巧,并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其内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更易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食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语文课堂学习时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因此,优化的语文课堂时在学生读之前,我们就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品读,问题解答之后再读文字,力求深刻理解领会,读的方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范读、配乐朗读、学生自读等,而学生自读又分为齐读、个别读、分读等,齐读还可以分为朗读、小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在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层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处理文字的技巧。
除此之外,每一堂优化的课,老师们还要关注学生们的书写。语文上我们常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低年级语文课堂上重点在于写字训练,中高年级在于不同层次的练笔,这样合理安排一堂课的内容,才能切实地实现优化教学。
优化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语言,语言的锤炼,是实现课堂优化的基础,只有老师的教学语言凝练了,课堂效果才能很好地展现。所以,教师的评价语和引导语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们的评价语是实现学生真正学习的关键,因为自然流畅的评价语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回归真实,还在教学关键处给学生留足了空间,引发学生思考创造的欲望,从而在师生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使整个课堂显得自然流畅,给人一种舒服的课堂享受。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评价语至关重要。在引导语上,我们也需要下足功夫,因为它是连接每个环节的重要桥梁,只有引导语使用准确精彩了,语文课堂才会出彩。巧妙的引导语可以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教学重点上,并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此外,课堂教学是以“学”为主的,那么教学设计就要贴近学生,侧重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想办法让学生去触及文本,并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体会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你能读一读吗?”“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读!”这样的评价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中有所体现。只有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机智和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们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要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吸取足够的营养,教师必须下足“工夫”。除了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还要提前做好课前预设,要带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呈现真实的课堂情境,以此创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