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 陆静艳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出现了大量以主要人物即主人公为核心进行叙事和描写的课文,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等。在这些课文中,毫无疑问,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突出,这对于理解和学习课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文以主人公的角度展开描写,着重刻画的是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以主人公为核心的人物传记。但是又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或者截取人物形象角度不同而造成了不能从人物最初开始撰写,而是截取了关键点进行具体事件的描述。在这里体现的是课文的留白,一定程度上可以运用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进行补白,从而使得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典型形象随着文章的行文表达而逐渐丰富起来。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征是固定不变的,甚至可以说是被预先规定好的,只需要被发现、被体悟。而正是这样一个探究的过程使得人物形象不再是扁平化的,因为这个过程融入了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阅读,是对文本的独特阅读经验。典型形象一个明显的弊端可以说是人物形象个性的单 一、扁平。但是在课文的阅读中这一问题并非只有弊端。首先是因为人物形象一旦固定,甚至被预先设定,那么在阅读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就有了一定的阅读指向,便于归类整理。其次,这种弊端被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的经历所带来的收获和感悟冲刷了大部分,阅读经历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比结果更加令人心动,这是无法复制的、属于自我的独特文本阅读体验。最后典型形象的展示依赖于这种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突出,他或者她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人物形象的凸显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本,明确文章主旨。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洪教头形象,显而易见是为了对比衬托林冲的形象而存在的。以洪教头的骄傲无礼、武艺不精反衬出林冲的谦虚有礼、武艺高强。这些形容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两者的对比而显现。《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我国古代著名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但单就文本而言,在这篇课文中,林冲是毫无疑问的主人公。在行文中,有一定的人物传记的色彩,先是交代了林冲被害的缘由,然后写之后来到柴进庄上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篇课文浓墨重彩的表现了林冲的形象,展现了林冲谦虚有礼、武艺高强的典型形象。其余人等如柴进、洪教头等都是出于烘托的作用而存在的,同时他们也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随着情节的推动而逐步深入的,人物的性格展现在情节中是多元的、立体的。仍旧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从中可以发现林冲的性格是谦虚有礼、武艺高强。但是这些描述人物性格的词语都是从文本语言中脱胎出来的,它是随着文本的演进变化即情节的推动而丰满起来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中为了刻画林冲的人物性格形象,采取的是一系列相关事件的描述。显而易见,这些事件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一个整体,从而使林冲的性格刻画更加的立体生动。如果从单一事件来看,那么林冲的性格刻画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必要的组成要素。更简明来说,他的性格不会是谦虚有礼、武艺高强。因为他缺乏有关性格刻画的事件描述作为依托和证明。他的性格在单一事件中可能表现出来的是谦虚谨慎或者是武艺高强或者是其他一开始不作为主要因素的性格特质,但绝非是多个事件联合起来的整体所显现出来的谦虚有礼、武艺高强。
诚然,“谦虚有礼、武艺高强”只是从文本语言中抽取出来的较为准确的人物性格特质即林冲的人物性格。它拥有文本作为最基本的依托并且随着具体事件的描述而逐渐细致入微,生动饱满。但是由于具体事件描述中的人物性格是变化的,立体的,那么文本语言中必然也应当有不同的解释出现,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否先前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概括是无理的。其实两者并不冲突,相反而言,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才使得文本的解读具有独立的色彩,可以用独立的精神、自我的感知去理解、去体悟。这正要求学生对于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但是个性化的解读与准确的概括并不是冲突的,在文本阅读中,两者殊途同归。
人物形象在文本中可以被多元地解读,拥有个性化的理解,同时归纳出准确的人物性格特质。并且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但是人物的形象并不仅仅固定在教材的文本语言之中,这一点尤为值得重视,特别是在有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当这些课文还带有人物传记的风采,以单一的核心人物为主人公时,这种情况下人物的多元形象就值得与课外知识相联结,以便于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形象。或者说是展现人物多元的形象特质,而非拘泥于文本所展现出来的那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对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读,增加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加深对文本语言的印象进而与课外知识形成观照。另一方面,丰富的课外知识的积累,阅读的延伸对于学生形成阅读文本时所应具备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大有裨益。
仍旧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林冲在文本语言中所展现出来的是“谦虚有礼、武艺高强”,但是联系《水浒传》全篇,不难发现,林冲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谦虚有礼、武艺高强”,《水浒传》中有有关这些人物性格特质的描写,结合具体的事件,也可以概括出相类似的人物形象出来。但是林冲的性格在《水浒传》中还表现出来的是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比如说他对于高衙内的忍气吞声,对于封建王朝腐败的统治仍旧抱有一定的幻想,他在风雪山神庙中的行为就有所体现。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简单来说应该有两点。首先,无法否认,人物的性格是变化的,人物的形象随着情节的推动会产生变化。林冲在《水浒传》中的性格随着故事文本的展开逐渐丰富起来,或者说是逐渐鲜明起来。再者,人物的形象在课文的文本语言中是一个横截面式的呈现,它不是随着一整条完整的故事发生线索展开的,即使在课文中它也是完整的一个故事,拥有必要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但是始终无法与完整的文本相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课文开头会出现林冲被从开封府发配到沧州。因此人物多元形象的解读离不开课外知识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