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兴化市戴南镇顾庄学校 刘中秋
写作通俗地讲就是将内心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通过作文,老师也能看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老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影响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小学作文教学,完善当前的教学方式。本文将针对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作文中真正打动人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高端的写作手法,而是行文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只有文章中饱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却舍本逐末,认为优美的语段、华丽的修辞才能让文章更加精彩。导致学生大量运用华丽的辞藻,过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却没有融入丝毫情感。这样使得学生写出的作文空洞、浮夸,凌驾于生活之上。这种没有任何情感流动的文章很难吸引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下去,学生的作文将没有特色可言,就会如流水线上生产的一般,千篇一律,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诚然,优美的语句、适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会给作文添加亮点,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是作文的本。没有饱含情感的文章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纵然这个外壳再美好,也无法让读者侧目。
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还较为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并且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总是给学生阅读一些范文让学生进行借鉴。甚至有些老师会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就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着范文完成自己的作文。老师还鼓励学生将范文中的优美片段积累背诵下来,引导学生将这些美文片段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的教学,短时间内看确实很有成效。学生的语言变得优美起来,行文构思也会较之前完善。但从长远来看,老师扼杀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并且长时间下去,学生将不会自己写作文。如果没有模版,他们将不懂该如何下笔,也没有信心去写好一篇文章。
在很多小学中,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较低。她们认为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完成好课后作业就够了。哪怕有些学生想自己去阅读课外书籍来积累知识,也会因为自己选择读物的能力较差,无法识别出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积累较少,只能阅读课内书籍。但是,阅读的积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学生有着大量阅读积累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各种写作方法了。如果学生阅读量缺乏,那么他们在完成作文时就会感觉无从下笔,思维也会比较狭隘。反之,如果学生有着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他们的思维会较之前变得宽阔,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展。那时候,学生无论在写什么类型的文章时都能做到有话可写,都能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且,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他们很有可能会与书中的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急切地想要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去主动地写作,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到作文中。这样,学生会开始爱上写作,不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不情愿地写作。
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不再是直接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创作,而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灵感。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视频或者阅读书籍,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看、所读写下感想。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共鸣的时候将真情实感写下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当老师想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感恩或者亲情的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独臂父亲》的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独臂父亲对儿子的付出,尽一切所能给儿子最好的时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以及对父母的感恩。这时候学生内心的情感最为丰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想生活中值得让自己感恩的事情并将其描写下来。
老师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应该把握好范文的展示力度。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范文的写作模式和构思,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创新。当老师批阅作文遇到抄袭现象时,应该对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杜绝抄袭事件的再次发生。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抄袭作文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当老师遇到学生创作得有新意的文章时,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写的文章才是最好的,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从而逐渐引导学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
大量的阅读积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就提高学生阅读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老师可以申请让学校为学生订阅一些小学生读物,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可以进行借阅(2)在班里创设图书角,让学生每人带一两本课外读物放在图书角里,让图书资源得到共享。(3)举行图书漂流活动。学校可以购买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读物,以班级为单位轮流阅读。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交流,巩固学生所获得的课外知识。学生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写作作为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得到老师的重视。语文老师应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