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需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促使班主任工作满足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意义、加强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效果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小学班主任工作重要意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等。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工作
前 言
小学阶段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明显影响,需要在这一时期进行学生全面培养,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做好班级管理。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合理选择管理方式,意识到班级管理重要性。班级管理良好效果的实现,可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推动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意义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农村小学发展奠定基础。农村小学教育始终是教育部重点关注内容,教育水平对新农村建设效果有直接影响[1]。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负责人,其管理工作实施质量会对学校及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时,重点在于注重班主任队伍的打造,突出班主任工作重要性,为其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下,可形成良好学风。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活动组织者,还是学校工作有效落实的执行者,要求班主任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计划,保证管理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在班主任工作带动下,有利于构建和谐班集体,在师生配合下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升教育工作效率。对于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而言,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意识,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效果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为了保证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则要求班主任从意识层面着手,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来规范其管理行为。随着教育民主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采取平等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讲,不能根据学生成绩优劣便冷落或偏爱某些学生,而应加深对学生性格的了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班主任要做到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与学生形成良性关系,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做法能保证学生优势方面更加突出,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在激励下重拾信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始终是教育工作开展重要前提,只有在明确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情况下,才可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要在保证班主任班级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平等,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效果的关键。
(二)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可为班级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并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化。班主是班级中的核心人物,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则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作用下,为保证班级管理在统一标准和规范下开展,从而保证管理工作有效性[2]。另外,还可促使学生参与到规章制度制定中。例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会从学生角度出发,鼓励学生针对班级管理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体现规章制度中的学生观点。这种做法可体现出民主性,并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能在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班级。同时,还可促使班级规章制度处于动态完善状态,即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健全管理制度。制度形成后,要求师生能严格按照制度内容执行有关行为,突出班级管理制度权威性。另外,班主任应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还要求班主任能够遵守,通过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并且在班主任带动下,使得学生发展目标与班级整体目标相一致,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进学生发展。
(三)加强目标意识吸引学生参与
班级管理重点在于目标管理,可利用目标导向作用,为学生各项行为的开展提供指导,并且可通过比较班级管理效果和预期目标间的符合程度,来衡量班级管理水平。小学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变化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自控能力及辨别能力较差,他们大多好奇心加强并且做事缺少耐心。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养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无法直视自己错误,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无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根据学生特点给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制定正确发展目标,是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主要工作任务。
(四)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内容较复杂,在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创新发展时,要考虑到班主任精力和时间有限,不能针对各项班级事务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建立起学生管理队伍,能起到班主任管理工作辅助作用。在培养学生管理队伍时,需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明确掌握班级管理规定,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例如,班主任会通过学生推荐的方式选择班级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其职能,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协调开展。并且会通过定期更换管理队伍成员来为各个学生提供管理班级的机会,在管理过程中提高他们责任意识和班级意识。另外,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干部行为方式的管理,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这种管理态度会使得学生干部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避免班干部在维护班级秩序时过于骄傲自满,从而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
结 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模式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复杂,需要在開展工作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和做事,要求小学班主任加深理论修养、具有较强责任感,并能在实践中丰富自己,能做到对各项工作事务的有效处理。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等措施的实行,能有效提高班主任管理效果,真正发挥班主任管理在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哲.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的艺术性[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5(4):114-114.
[2] 侯知华.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 赢未来, 2017(7):0047-0047.
作者简介:向小莉(1989-),女,汉族,籍贯:湖北秭归,单位:沙镇溪镇西陵小学,研究方向:农村小学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