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杨文凤是琉球汉学造诣颇深的文人,其《四知堂诗稿》存有中琉唱和汉诗十余首。这些诗歌的创作集中于清使册封琉球期间,分为同题、应制两种唱和形式,以律诗为主,兼有古诗,善于引用汉文典籍,词藻古奥求僻,表现出对中华文教的强烈认同感。
关键词:琉球 杨文凤 中琉唱和 汉诗
杨文凤(1747-1805),字经斋,俗名嘉味田亲云上,琉球国首里府赤平邑人,自幼研习经传,长于诗文,汉学造诣颇深,被誉为“中山第一学者” [1]101。嘉庆五年清朝遣使册封新继位的琉球国王尚温,杨文凤因晓畅文理被举荐为陪伴官,与清使相聚饮晏,偕行游访山寺,常赋诗咏物纪事。他秉持向中国诗人学习的谦恭态度,观摹清使诗歌,欣然唱和,或赓进诗作,希冀使臣鉴赏点拨,其代表作《四知堂诗稿》收录中琉唱和诗十余首,堪称中琉诗文互动的典范。
一、中琉唱和:语异何嫌通翰墨
杨文凤的中琉唱和诗得益于清代宗藩体系下封贡制度。封贡制度加强了中琉文化交流,推动了琉球汉文诗歌及中琉唱和的兴盛。清代诗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成就了诗歌史又一高峰。清朝皇帝也喜好诗文,每逢琉球入京朝贡,往往御制诗章,命琉球使臣恭和。据琉球史书《中山世谱》载,乾隆 “降旨朝鲜国使、本国副使作诗”[2]167,嘉庆“命正副使恭和御制诗章,遵和御韵” [2]208。清帝倡导的中琉唱和波及海邦儒林文士,推动了琉球汉诗的繁荣。与朝贡相似,册封更为琉球文人提供了难得切磋诗艺的机会。清使临国行册封礼后,有宽裕的时间与琉球名士相聚交流诗文,并在琉球馆阁和禅林场所留题匾额、碑铭、诗轴等。
杨文凤中琉唱和诗集中创作于清使册封琉球期间。嘉庆五年五月,以赵文楷、李鼎元为正副使的使团抵达琉球,杨文凤作为陪伴官虽不解汉文字音,却能诗善书,以笔代舌,通达字意,与清使完成了一系列唱和诗歌。正副使臣抵琉球之初,策马游览波上山寺,见乾隆年间册使周煌的题壁诗,依韵作诗。杨文凤追和前使周煌原韵,并作《恭赓正副使两位天使夏日游波上山原韵》仝和两位使臣的和韵。此后,使臣在重岛蕉园题石,游东禅作诗赠琉球僧人,杨文凤都作诗唱和。除结伴出游外,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的晏乐也为中琉文人提供了施展诗才的机会。杨文凤在中秋节作《墨庄天使清鉴》献予副使,又于重阳节作《重阳志兴奉书介山赵天使清玩》奉书正使。十月,使团登舟返航,琉球国人夹道相送,正使赵文楷作诗留别,杨文凤慨然唱和,作《恭和赵天使留别中山原韵》。杨文凤在其《四知堂詩稿》自序称:“本国册封之期,天使见而为好,数次有赠答。”[3]296
杨文凤与使臣数次赠答诗可分为共题唱和与应制唱和两种形式。由于清朝册封琉球依据封建礼制,是君主作为最高权威的等级社会秩序,延伸为华夏文明占据核心地位,四夷咸服教化的的宗藩国际秩序,故中琉唱和多数情况下是清使主导诗歌内容或直接出题首唱,杨文凤站在小邦的角度恭和。同题唱和出于杨文凤对天朝上使的仰慕,主动和诗载道明礼,关乎邦交。例如出使册封琉球主题诗,李鼎元受皇命充任副使之初作纪恩诗。杨文凤追和原韵打破了同时空的限制,却延续着相同主题,《恭和墨庄天使奉使琉球纪恩原韵》中“海上风和便是秋,星槎万里赴沙鸥。龙旗披拂回霄汉,凤斾飘扬溯女牛”[3]452使臣乘封舟万里渡海,所持龙节凤斾等仪卫,威仪隆重直冲霄汉。琉球虽僻处海东,天朝仙舟足靖风涛险阻,能够广施恩泽。诗歌一变原韵使臣宠命得失的个人情感,处处体现着天朝册封海邦、施恩敷教的国家情感。
与前者不同,应制唱和诗多是同时空的即兴之作,使臣首唱命题给了杨文凤真切展现才情的创作空间。杨文凤等琉球文人受邀前往天使馆,李鼎元设晏酬客,作《雨中新首里四公子过访席上口占》“独坐高楼懒不支,客来何以慰相思。……便烦寄语杨文凤,乘兴还伴醉一巵” [4]591。使臣难得有琉球文人拜访,一改慵懒散漫,在晏席上劝酒赋诗,酬谢杨文凤收集寄语。杨文凤随即唱和《恭和墨庄天使雨中小饮原韵》“雨中寂寞闷难支,一望楼头倍有思。……何幸青袍承丽藻,漫从使院侍金巵。”[3]457杨文凤承蒙使臣设晏赠诗,在和诗中用雨中愁闷对比使院有思,以示客主情谊笃厚,谦称青袍学子,闻天使丽词如坐春风,足见才气深藏。对于琉球的诡异物产,使臣常分韵出题命琉球文人作诗,据《使琉球记》载:“杨文凤、四公子来,即以海马分韵,诗亦有理致”[1]94。杨文凤应使臣所指海马为题,用特定的韵脚应制作咏物诗。由于应制唱和的对象确定,即兴发挥,诗人没有过多思想包袱,自由发挥才情,咏物状貌细致,譬喻奇特精切,确为中琉唱和汉诗的精品。
二、唱和艺术:谈今论古语言香
杨文凤的中琉唱和诗不仅唱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而且艺术上兼有律诗古风,用韵严格,善于用典,词藻刻意追求深奥。首先,杨文凤唱和汉诗以合辙押韵的律诗为主,较少出现古体诗。律诗自唐初发展定型,严格遵照押韵、对仗、平仄等规范,创作难度较高,但琉球文人却普遍崇尚律诗。李鼎元在《使琉球记》称“邦人但解律诗,无能古体者,杨文凤亦然”[1]142。杨文凤现存的中琉唱和诗多为五律和七律,绝不偏离中国近体律诗的诗歌传统。如《小春十三日忝邀墨庄天使贲临聊赋小诗以志谢》中“霭霭春风窗外拂,盈盈瑞气槛前匀”[3]465,所选意象窗外春风、槛前瑞气对仗工整,平仄自然粘黏,鲜用拗救。再如《仝和重岛题石韵》中“满头花自舞,刺眼棘仍繁。雨霁膏新沐,潮过影倒翻”[3]458 重岛景物花丛自舞,棘刺仍繁,海天气象雨霁、潮过的静动相对,虚词自、仍前后顺承,句未韵脚相合。其实,杨文凤中琉唱和诗并不局限于律诗,在《和十月二日寄尘大师香崖先生游东禅寺次徐编修见赠原韵》诗中,注称“古体”。这首古体诗不受对仗的拘束,形式相对灵活,如“从客有高僧,常披百衲衣。不愧寄尘号,水云每依依”[3]467描写中国高僧的名号衣着,仍然联句合韵。琉球字音与中国声韵差异较大,杨文凤在中琉唱和中熟练选用格律诗与古体诗实非朝夕之功。
其次,杨文凤唱和诗有意逞才使气,多援引历史典故,化用前人诗句。杨文凤赠和诗依题用典,如《邦光陈先生偶到旅邸因志沾上诗一章以谢之》中“陈蕃榻上诗堪唱,北海樽前酒可斟”[3]452。诗歌援引陈蕃在府中为徐孺子设榻,器重贤才,孔融任北海太守客坐满堂,酒樽不空,表达主客府邸饮乐,情同先贤。中国古诗名句也被杨文凤点化在唱和诗中,如《重阳志兴奉书介山赵天使清玩》中“采萸未落龙山帽,爱菊偏同彭泽俦”[3]464, “采萸”“爱菊”是王维、陶渊明的诗句中的典型意象,杨文凤用以描写重阳佳节陪登楼赏菊赋诗,丰富了中琉唱和诗歌文化内涵。对于原韵典故,杨文凤唱和的典故更为明朗工整。李鼎元《将之琉球留别都中同好二首》中“瀛州况味心原识,博望声名今已叨”[4]577句以古喻今,将远涉瀛州海外类比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杨文凤《和都中留别原韵》中“兰郎美誉应能继,苏子芳名岂滥叩”[3]455句,暗引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曰‘快哉此风”[5]581,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有“堪笑兰台公子,……千里快哉风”[6]。二人词赋同为一旨,都体现临风游晏的愉快,唱和工整,意蕴更加悠长。琉球国中汉籍固少,杨文凤却用典精准,借古人抒情言志,甚合中琉文人唱和心迹。
最后,杨文凤的中琉唱和诗与清使原韵风格趋近,却尤其喜好用中华典籍里的生僻字词,刻意追求深奥。使臣旅琉诗歌的整体风格空灵恬静,清新淡远。如李鼎元《东禅寺题赠珪岩上人》中“小阜弯环折涧深,此中诗境可微吟”[4]591,山陵道路盘环,意境幽深,致趣高远。杨文凤《仝和东禅寺赠珪岩上人原韵》中“东禅寺里白云深,一径清幽鸟乱吟”[3]459,禅寺在云深处,清静小径上鸟鸣更幽,犹似雪山庐院,风格同样清远绝尘。与原韵不同是,杨文凤唱和诗气浅近清远,但词气深刻晦涩,常用生僻字词描摹或暗喻诗中景致,以增加诗歌文化内蕴。如《恭赓正副使两位天使夏日游波上山原韵》“层峦岪蔚连天向”[3]455中的岪蔚,形容山势突出,出自《文选·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5]513 。该词被收录在声律类韵书中,却很少像杨文凤这样用于诗歌创作。杨文凤还用特定文化含义的词藻,暗喻唱和诗中意象特征,如《游临海寺用前正使全魁元韵》中“杖藜登兜率”“早暮草褵褷”[3]449的兜率和褵褷。兜率是佛经中欲界第四天的梵语音译,比喻波上山高出天外,褵褷则指鸟雀羽毛初生时濡湿沾黏的样子,在诗中活用比喻晨夕间草木沾露水。清使原唱绝少出现生僻词,而杨文凤和诗中不乏晦涩词,皆真朴近古,借以提升诗气。
三、文化认同:球阳到处承文教
杨文凤与清朝册封使臣间的诗文唱和在精神内涵上表现出对中华文教的高度认同。宗藩制度下的外交和贸易局限在官方与上层贵族,而诗文交流承载着共同的历史情感和文教更能深入琉球普通士人民众。如杨文凤《恭和墨庄天使奉使琉球纪恩原韵》其一“德覆遐方同造化,恩敷绝域共车舟。球阳到处承文教,岂仅皇华可继周”[3]453的诗句,恭纪天朝派册封使臣将儒家伦理与科学技术带到琉球,让域外海邦融入东亚汉文化圈。在历史上,琉球与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情结。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闽姓三十六人聚居琉球久米村,敷施礼乐教化,传授造船操舟技术。清代琉球多次选派贵族子弟作为官生,前往北京国子监留学。因此,杨文凤唱和诗体现着琉球士人百姓对汉文化的偏爱。杨文凤陪使臣游波上寺,作《恭赓正副使两位天使夏日游波上山原韵》中“老僧不爱皇华贵,捧砚拈毫索纪游”[3]456,可见琉球僧人不羡慕使臣尊贵身份,却注重文教捧砚磨墨,向使臣索诗题字。
杨文凤对使臣及其从客恭敬有加,除恪守尊卑有序的礼制外,更多的是仰慕儒臣文士,自觉学习汉文诗教。杨文凤与使臣游辨岳山,作《恭和正副天使游城岳原韵》中“高宾挥彩笔,不厌坐苔砖”[3]458,尊使臣为天朝高宾,挥墨诗文让山岳熠熠生辉。吟咏琉球风物的唱和诗也回归对使臣诗教,如《恭和李太史咏海松元韵》“如汉高士玩,诗酒忍教无”[3]460, 清朝使臣来自汉文化中心,赏玩海上特产石松,留作诗歌传播声教。杨文凤在《和十月二日寄尘大师香崖先生游东禅寺次徐编修见赠原韵》中,尊寄尘和尚为大师,从仆李香崖为先生。可见,琉球慕向中华文教的一惯谦恭态度。使臣对此也有清楚的认识,李鼎元《将之琉球留别都中同好二首》有“普海不劳勤武略,中山尤重遣儒官”[4]577《和寄尘上人见赠四首》有“中山旧俗尊从客”[4]586的诗句。清朝处理外藩事宜不诉诸武力,而靠诗书礼乐教化四方。琉球作为海上鄙陋小国,更希望接触到清朝廷臣文士,谦恭地学习中华礼乐文教。
杨文凤虚心向使臣请教诗文创作技巧,不断提升诗歌文教精神与审美趣向的理论认识。我国诗歌长期作为观风知俗、言志载道的工具,杨文凤中琉唱和诗也带有政治语境下的社会功用。他在《四知堂诗稿》写道“夫经传者所以传道,而国家不可一日无经,……经传余意奥者,非文字不能发明其妙。”[3]295杨文凤指出儒家经传含有定国安邦的要义,诗歌能发微传道,维护儒家尊卑有序的礼仪。同时,杨文凤屡次请教作诗方法,使臣与其进行诗歌创作理论的交流,如正使赵文楷为《四知堂诗稿》作序:“屡问诗于余,余不能为诗,然从事此有年矣。窃以为欲为诗,必先读书,然扩其识力,而后出语无尘俗气。”[3]302使臣的诗歌创作主张是先读书,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才能作出无尘俗气的诗句。杨文凤也认识到博读群书是学诗的重要门径,在《墨庄天使访四公子旅邸口占》“略分开襟胸次阔,谈今论古语言香”[3]463的诗句中,指出先以开阔的胸襟囊括古今文章,自然能出锦笺妙语,认同这种以文促诗、诗文互通的诗歌创作主张。
参考文献:
[1] 李鼎元.使琉球記[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蔡铎,等著.中山世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2016:.
[3] 杨文凤.四知足斋集: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第25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 李鼎元.师竹斋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7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萧统编,六臣注.文选[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6] 邹同庆.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M] .北京:中华书局,2002:483.
[7] 胡绍煐.文选笺证:上册[M] .合肥:黄山书社,2007:352.
[8] 孔颖达.尚书正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74.
作者:张杭(1990-),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基金项目: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9世纪前期东亚宗藩外交中的汉文学”(31620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