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皮亚杰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思想。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应稳中求变,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宜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建构主义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这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对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具有啟示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 幼儿英语 教学
皮亚杰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幼儿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来不断建构自身已有的经验,这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与外部环境的平衡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幼儿英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和自主推理,然后验证,教师再辅助学生总结和提高。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建构主义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中心,是主动的认知建构者。教师则是辅助,是认知建构的指引者。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通过真实,可接触的学习材料,形成新的认知建构,这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够真正学到和理解知识,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提出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只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反思和解决问题。
二、原则
(一)围绕基本概念建构课堂
首先,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学习情境要贴切真实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真实本质。事物的基本概念既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又有利于探究这些本质。因此要求围绕基本概念建构课堂。其次,建构主义强调基本概念的系统性学习,学生整体地了解各种基本概念,优于片面的,断断续续的了解。学习不应是线性的,这会导致学一点,忘一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学习应首先就着眼于整体。最后,建构主义提倡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多观察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各种丰富和实际的材料,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的基本概念,实现自主建构认知。
(二)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观点
首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用英语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是建构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则是辅助,是认知建构的指引者。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真实可接触的学习材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建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提出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只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反思和解决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自我感觉对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自信的学生有良好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而不自信的学生往往消极和被动。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味的对学生的回答或阐述提出负面评价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接受学生的各种观点,是建构主义的出发点。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把讲课和聆听学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聆听学生时,教师可以再提出质疑,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阐述,并进一步开发创造性,和思考的潜力。最后,注重激发学生的反思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各种观点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做出进一步地自我反馈。虽然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也注重聆听学生,但实际上却很难做到真正的重视学生的观点。在建构主义课堂中,教师会提出更有建设性的问题。
(三)情境化教学
首先,情境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四要素之一。维果茨基等人提出的较为成熟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包括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而无论是哪一种教学设计,都以创设情景为基础步骤。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如果离开一定的情境,都无法实施。支架式教学选择一定的情境作为整个教学框架的一个教学支点,有了情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索和思考的阶段。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必须创设与现实一致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随机进入教学方法提出首先创设基本情境,然后根据学生选择进入的学习内容来匹配与其相一致的各种情境,反复学习和巩固
思考。
三、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践应该说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以及情景化教学,这对于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还应结合实际国情,扬长避短,使西方先进教育思想能真正为我国英语教育事业所用。
参考文献:
[1] (美)奥马利,(美)查莫特.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3-73.
[2] 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6.
[3] 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8-99
[4] (英)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385.
[5] 周久桃,谢利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学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2):16.
作者简介:晏乔(1988—),女,四川都江堰人,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