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从厘清社区图书馆运用“互联网+”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探讨了“互联网+”社区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体系转型的三大方向,即连接居民与社区、融合服务资源以及创新服务方式,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社区图书馆转型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社区图书馆 转型策略
随着数字化、互联化、云端等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互联网+”渐渐形成,它的成长与成熟对传统的图书馆带去一定的冲击,怎样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进一步的开拓社区图书馆,让居民充分利用图书馆,为社区图书馆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社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补充形式,它与互联网的结合本质上就是一种智慧城市下的服务创新,是智慧城市给予新一代社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一.社区图书馆运用“互联网+”转型发展的机遇
借助“互联网+”的全新思维与理念,社区图书馆将成为提升信息资源配置能力,加快信息服务效率,增强信息多样性及趣味性。“互联网+”也促使各级公共图书馆,各类型图书馆、各渠道资源的协同与共享、开放与融合,特别是智慧城市中智能化服务的体现。
1.“互联网+”可以扩大服务的广泛性。
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社区中的居民类型和居民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广。互联网+可以帮助社区图书馆丰富文献类型。不仅仅是纸质文献,也可以数字化的文献,或者是便民服务等等。
2.“互联网+”可以加大服务的实用性。
“互联网+”可以通过大数据,智慧化服务,共享资源。如此一来,在数量、类型增加的同时,社区图书馆第一时间提供给居民更加实用的资源,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需求。
3.“互联网+”可以提高服务的便捷性。
“互联网+”帮助社区图书馆改变服务特征,比如电子图书馆可以将信息资源通过电子媒介传播,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数字图书馆可以将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更安全、更系统的保存文献及各类资源;虚拟图书馆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更有效的共享资源等。
二.“互联网+”给社区图书馆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
“十三五”规划必定会大力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对于阅读的需求量和体验层次也呈现出高质量以及多样性,这些都要求社区图书馆也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要求转型发展,然而现阶段的大部分社区图书馆仍然还未意识到其中的挑战。
1.社区图书馆的“互联网+”思路提升
虽然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认知到“互联网+”的智慧服务,但是对于社区图书馆仍然坚持墨守成规,觉得没有必要,这种惰性及习惯限制了社区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只有对“互联网+”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从根本上运用“互联网+”智慧化服务,完成社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高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社区图书馆的“互联网+”设施建设
相对于“互联网+”的智慧化服务需求,不仅要求单个社区图书馆内的相关设施符合标准,还要求社区内的其他行业,不同社区图书馆,上一级公共图书馆都具有统一的网络设施,统一的标准化接口,这也是社区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发展所要面临的挑战。
3.社区图书馆的“互联网+”政治体系完善
“互联网+”是一个新概念,国家、地方以及行业层面都尚未出台相关政策,社区图书馆如何与“互联网+”有效结合尚需探索,还需一些政策的支撑。让社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服务能在法律法规的监护下完成,确保居民与社区图书馆双方的利益。
三.推进“互联网+”社区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体系的转型
“互联网+”的起点是连接,连接一切,连接人与人,连接物与物,连接人与物。社区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自然首先也要连接,连接居民与社区,连接居民与社区公共服务,连接居民与智慧化服务。
(一)“互联网+”社区图书馆连接居民与社区
1.以社区定位为方向
社区图书馆服务于社区之内,社区管理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自然与社区自身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社区的居民构成类型、发展历史、文化背景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考虑因素。因此,社区图书馆在决定自身發展方向,以及资源利用的重点时都要有所选择。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区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社区图书馆就更需要时时把握新的动态需求,结合可持续发展观,有效充分的选择资源、利用资源、发展资源。
2.主动推送服务内容,加强与居民的沟通
“互联网+”是智慧城市基础,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社区图书馆与“互联网+”融合,建立自己的服务平台,预测服务方向,收集服务内容,建立新活动、新知识并主动向居民推送,吸引居民到社区图书馆。通过融合服务方式、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关系、服务能力这五大方面形成一个“互联网+”服务生态圈,运用这种“互联网+”服务生态圈产生的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的变化、服务资源的利用率、服务方式的合理性,并直观的反馈给社区图书馆,以及时调整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方向。
(二)“互联网+”社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
1.移动社区图书馆的建立
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加,移动阅读方式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宠。因此,手机应当成为社区图书馆与居民之间连接沟通的便利工具之一,使得社区图书馆可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社区图书馆也可以建设自己的移动图书馆,并且根据自身社区图书馆的特色,有针对性的定制模块。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自助借阅书籍,包括图书与报纸自助借阅,了解社区图书馆的最新新闻资讯。当然如果社区图书馆已经与其他资源融合建立平台,那么社区图书馆能够成为居民的“私人”图书馆。
2.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服务方式
“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整合能力,为读者提供所需服务具有绝对的优势。通过现在新兴科技的宣传方式,比如3D展现、在线直播等让读者切身体验知识大讲堂、书画展等。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体验都略显单薄,笔者认为要居民获取更多层次的乐趣,应该采取线上吸引居民到社区图书馆参加线下体验活动。通过新媒体发布各类活动预告、报告及花絮,鼓励读者参与其中,吸引讀者到图书馆体验阅读的乐趣或者参加图书馆活动,感受知识盛宴。
社区图书馆借阅服务还应向人性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纵向可以协助大型公共图书馆多方位发展,比如,体验空间、人文休闲空间,横向可与其他领域和行业的深度结合。有能力的社区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线上选书、线下送书收书的服务,为腿脚不便利的居民送书上门。
四.“互联网+”时代社区图书馆转型的保障措施
对于社区图书馆而言,仅仅只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远远不能使居民获得体验价值。只有从软件方面,从提升工作人员能力、态度等方面,给予居民更好的体验,还需增加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粘性,更加愿意到社区图书馆去。
(一)明确社区图书馆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应该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到全市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范围内,参考会计人员的上岗资格认证要求,社区图书馆对应聘人员进行职业能力资格进行考核,在获得有关上岗资质后,才能聘用,到岗工作。例如,从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人员,要求具有图书馆专业或者行业专业从业资格的资质;从事互联网方面技术的则需要相应计算机能力教育学历背景的人员;而一般图书流通等业务的工作人员,要经过资质考试,或者上岗资质,考虑到经济投入的压力,这类工作人员可以降低标准,至少完成岗前培训。而在“互联网+”时代的社区图书馆,自然对于图书馆员的网络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能力扩展
社区居民数量的增多,类型增多,整体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要与时俱进,尤其表现在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上。管理部门应该考虑到此方面的因素,将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积极规划并落实到位。比如有政府制定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利用我国现阶段图书馆建设模式,由市、区的公共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各个社区图书馆则组织员工轮流参加,或者有一位参加过培训的员工对自己社区图书馆其他员工进行再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也不仅限于图书馆类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多方面,而培训成绩也应纳入岗位聘用机制内,促进员工们有动力学习。
(三)推广志愿者机制
在人员管理方面,社区图书馆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志愿者机制。目前大部分社区图书馆都用一些退休人员充当管理员,并没有建立志愿者机制,忽略了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事实上在国外的一些社区图书馆除了必要的管理人员需要专业技术外,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或者志愿者。他们可以是在校大学生,也可以是白领利用空暇时间。志愿者不仅调动居民积极性也可以节省一部分的经费。比如社区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内的中小学结合,开展课外活动、开放学习空间,不要死板的困在书桌的方寸之间。通过志愿者的方式,让学生们习惯公共图书馆、会用公共图书馆。同时走入社区,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帮助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1]贾西兰,李书宁,吴英梅.“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与情报,2016(1):44-48.
[2]黄传慧.互联网+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 2016(4):78-81.
[3]李彤.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服务平台构建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1(1):54-56.
[4]豆洪青,刘柏嵩.互联网+图书馆:要素、模型与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17(3):91-95.
[5]王东波.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新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6,25(3):75-81.
(作者介绍:张铭丽,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文物博物馆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数字图书管理、现代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