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设疑式教学法的尝试

2018-11-28 11:37赵春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风带冷锋季风

赵春春

在高中地理課堂上,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讲解得多,学生说得少,很多学生都是在指定的范围内开展学习,而很少开展探究学习。设疑就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疑问,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面投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步地将地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突破,如此便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一、设计问题式课堂导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的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序曲”,就像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具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等作用。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才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如此一来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期待,萌发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导入。

首先,教师可在课前寻找特大洪灾的资料,通过视听觉结合的形式来创设情境,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洪水的危害性。然后,教师便可设疑:“自古以来,洪水就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有哪些好的方法能够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呢?”为了强化问题的情境性,教师可采取现场采访的形式,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使每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此便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而在讲述“季风”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航海的故事。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商人会按照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来开展相应的航海活动。此时,教师便可与学生一起思考这些商人是如何利用季风的,最后再与学生一同讨论季风是如何产生的、季风对气候有何影响、季风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等,如此便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二、在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设疑

在地理教材中,关键点就是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设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原理与规律,由此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气候类型时,教师就可设置问题:“热带草原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分别处于何种气压带或风带的过渡地带上?在过渡地带上,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总结出如下观点:在气压带与风带的过渡地带上的区域,因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与夏季受到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冬半年位于信风带,盛行下沉气候,日照强烈,少云雨,较为干旱;夏半年盛行上升气流,对流雨较多,温度高且较为潮湿。地中海气候区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受下沉气候影响,夏季无云或少云,日照强烈,冬季则温和多雨。通过教师的设疑引导,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地理事物间存在的关联性,由此构建个性化的地理信息结构,学会从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角度来看待地理事物。

而在学习“冷锋与天气”时,教师就可提出如下疑问:冷锋过境前天气状况如何?冷锋过境时天气状况如何?冷锋过境后天气状况如何?

三、预留疑问,激活学生的地理想象思维能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就会产生深入探究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不可将眼光放在现有知识水平上,应当进一步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当学生脑海中产生疑问后,就会主动探究,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就会深入教材或课外材料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设疑,即学会留疑。留疑的形式通常包括:1.留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疑问,引导学生更好地熟悉教材观点与内容,由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求。2.激发学生对更加高深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并积极寻找课外材料,解答疑难问题,由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就可为学生预留如下疑问: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后回到西班牙,发现航海日记上写着1922年9月6日,而西班牙的日历却是1922年9月7日,这是为何?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留疑,互相探究,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由此达到解答疑难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设疑式教学法的作用,通过疑问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从而找到解决疑难的方法,如此便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利掌握地理知识。

猜你喜欢
风带冷锋季风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绿水青山图——海洋季风的赞歌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初见
带雨梨花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户撒刀
一次低槽冷锋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