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8-11-28 11:37彭志群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严复史学微观

彭志群

20世纪70年代,微观史学理论诞生,并且在西方史学研究领域迅速流行起来。微观史学理论主张以更加细微的角度分析研究历史材料,用獨特而又多样的微观历史材料反映宏观历史进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融合了多种史学理论,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多从宏观的角度编写,较少呈现微观历史。而在教学中引入微观史学理论,能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历史、观察历史,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分析人物,凸显历史复杂性

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要想全面、深入、直观地了解历史,就要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展开深入分析。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历史人物的教学,尤其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心理,凸显历史的复杂性。让学生学会联系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历史人物,从细微处着手分析历史事件,辩证看待历史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也是微观史学所提倡的。例如,在教学《开辟新航路》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当时西班牙的政治、经济等历史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入相关的主要历史人物——哥伦布,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哥伦布的生平经历,深入分析哥伦布的心理活动,以此作为学习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哥伦布为什么要航海?——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为了印证他的想法,他开始航海,从而开辟新航线。由此,学生就能详细而具体地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以小见大,呈现历史多样性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决定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如王朝的建立、战争的爆发等,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细节处入手,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分析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孙中山先生的服装“中山装”这个历史细节导入新课。首先,向学生介绍中山装的口袋、纽扣等部位具有的政治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本课主题,探讨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及原因,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关联,启发学生思考并总结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各种因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历史细节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结合背景,展示历史延续性

微观史学理论讲究以小见大,如,研究一个人,既要研究其一切可能的具体方面,也要分析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纵向了解人类历史进程,横向了解历史社会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但高中历史教材并不会直接呈现这种宏观的历史线索与历史规律。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生平、心理,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入手,探究其在整个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为学生揭示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以“百日维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严复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到严复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并对英国的社会政治产生兴趣,由此开始研究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十分赞同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然后提问学生:派严复出国留学的是谁?派他去学什么?学生1:是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但是严复学习的范围远超原先的计划,他学了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呢?学生2:严复学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以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目的是为了寻找救国方法。教师:那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救国主张有什么区别呢?学生3:维新派主张不但要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教师:维新派的力量是反对他们的洋务派“培养”出来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4:洋务运动是维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对救国方法的认识更宽广,看问题更深刻。教师:总结得很好,历史的发展是延续的、渐进的,新的事物往往是以旧事物为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观史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营造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环境。高中历史教师应在微观史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历史细节完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历史细节,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梳理历史发展脉络,以历史细节为桥梁,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猜你喜欢
严复史学微观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微观的山水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
当代史学的转向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