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京 李瑞霞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所以课前需要好好预习
1.阅读课本形成知识网络
预习是学习的前奏,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二、课中指导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
1.专心听讲
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科学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记听课笔记对课后巩固阶段复习大有益处;学生记听课笔记,有利于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笔记记什么,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但绝对不能作机械统一的要求。
3.有效练习
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4.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定式”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式”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式”的消极性影响。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
5.要手、腦、口并用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后延伸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