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8-11-28 11:39张艳
农家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小麦

摘 要:小麦连年采用旋耕整地会导致土壤耕层变浅、保肥保墒能力下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深松打破犁底层,拓展作物根系向下发展的空间,是当前农业耕作方式转变的方向。旋耕作业只有和深松相结合、合理交替进行,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发挥其优势作用,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小麦;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

当前,秋季整地质量成为制约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据调查,我市大部分土地是以旋耕整地方式为主。由于旋耕整地速度快、省工省时,对加快小麦整地播种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旋耕整地面积逐年扩大。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较浅,土壤板结严重,阻力不断增大,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土壤养分输送能力被破坏,难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通过耕作方式的不同对麦田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1.处理设置 在大田播种的冬小麦中分别选择土壤深松、连续旋耕作业两年和连续旋耕作业三年(对照)三种不同耕作类型。

2.调查方法 分别在小麦越冬期、起身拔节期调查耕层深度、播种期、基本苗、亩群体、单株分蘖、大分蘖、次生根(数量、长度)、株高、20株地上部和地下部(越冬期取20cm深,起身拔节期取40cm深)干重,成熟期调查成产三要素,计算产量。

二、实施方案

1.挑选的对比试验户的农民相信科学种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思想开放,不保守。

2.用当地多年农民认可的主要品种,采用同样管理方法,进行详细调查,供试小麦品种为矮抗58。

3.按照近几年来当地农民施肥习惯、施肥量施肥,每亩施测土配方肥50kg、尿素10kg。

4.采取统一时间进行田间管理。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连年采用旋耕整地对小麦耕层深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显著不良影响。

2.结果分析 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旋耕年数越多,耕层变的越浅。对照(旋耕3年)耕层深度为11厘米,旋耕2年为16厘米,深松耕层深度为25厘米。无论是冬季和春季,深耕作业的苗情明显好于对照。亩群体、单株分蘖、次生根的数量和长度都明顯好于对照。旋耕作业2年与对照相比,产量也有增加,连续旋耕作业时间越长减产越严重。深松亩产535.7公斤,比对照(482.2公斤)增加52.9公斤,增长10.95%;连续旋耕2年亩产527公斤,比对照增加44.1公斤,增长9.14%。

由于旋耕作业速度快,操作简单,近几年,我市旋耕作业面积逐年扩大。农民机手多数只图经济效益,不讲作业质量,作业层往往只有10-12 cm,致使犁底层变浅。现在有些农民只讲省事、图快,用旋耕代替深耕,不懂科学种田知识,根本不考虑单纯旋耕作业有时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近年来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应用,轮胎对土壤的碾压严重,造成犁底层以下土壤板结、土质坚硬,小麦根系不能深扎,吸收不到作业层以下的营养和水分,遇到干旱天气时,作业层以上由于土壤疏松,水分被大量蒸发,作物因缺水失墒枯死不足为奇。遇到降水特别集中,例如暴雨天气,土肥流失也较为严重。因为旋耕后表土疏松,犁底层浅,雨水不能及时向下渗透,土壤容水量变小,大量的雨水在士壤表面形成径流,造成土肥流失。即使旋耕后对土壤镇压,只是压实土壤表面,没有打破犁底层,干旱或雨水集中都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小麦连年采用旋耕整地会导致土壤耕层变浅、保肥保墒能力下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深松打破犁底层,拓展作物根系向下发展的空间,是当前农业耕作方式转变的方向。旋耕作业只有和深松相结合、合理交替进行,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发挥其优势作用,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四、 问题与建议

1.推广科学的耕作方法。耕地质量下降已成为我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障碍因素。鉴于上述问题,在农业种植技术上,就必须进行改革,大力推广以保护性耕作为主要形式的深松作业,为粮食持续稳产、高产、优质创造条件。

2.加大秋整地补贴力度。秋季整地是农业生产中的大事,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重要保障。但深松作业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以种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为秋整地增加投入的困难仍然较大。有相当多的农民虽然对秋季整地的效果比较认同,但对秋整地无力投入,希望政府能够给予适当的补贴。

作者简介:张艳(1985-10)在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任职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我国深松整地机具产品特点及发展方向探讨
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