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和保护黑土地质量的几点建议

2018-11-28 11:24石长山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保护提升建议

石长山

摘 要:目前由于化肥的广泛应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作用,粮食增产显著,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多年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原来耕种模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人工除草、三铲一趟,变成了化肥农药一次性使用,到秋季机械收割,田间管理到了无草不管的地步,虽然表面上看降低了劳动成本,机械代替了劳动力,但是,化肥和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不合理施用等引发的与土壤质量有关的问题日益凸显。长期使用化肥使黑土地板结,通气性不好,不利于作物生长。

关键词:提升;保护;黑土地质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26

如今现有黑土地土壤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作物生长对化肥产生依赖性,部分黑土地出现了不施化肥不打粮的现象,土壤出现板结,洪涝灾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尽快从根本上恢复黑土地生机和活力,就如何提升和保护黑土地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保护黑土地要加强领导,成立保护黑土地的专业领导队伍

逐级成立领导组织由市主管农业的市长、农业局局长、农业中心主任、农业专家组成的多层次领导组织发挥监督、督办职能,落实责任人,奖惩并用。乡、村也要成立领导组织,责任到人、到户。形成黑土地管理保护全覆盖。加强村耕地的管理,村长、书记要履职尽责,才能真正把这一造福子孙的大业落到实处。加强对村集体的领导,经常对乡镇落实保护黑土地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办落实,对落实不力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真正使耕地有所改善,充满生机。

2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科普过冬,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点从保护耕地、合理施肥、如何解决耕地板结,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解决农民盲目种地,乱施化肥的现象,培训农民自觉养成积肥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的良好习惯,改变有些农民认为粮食不收年年种的想法。如果真到了土地不打粮食,年年种、年年不收时,那就晚了,子孙后代吃什么,又给子孙留下了什么。因此,一定要提高全民保护耕地意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富饶而美丽的黑土地。秸秆还田的方法主要有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等,不同还田方式效果不一。各种方式主要优点有: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避免秸秆中养分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合理处置秸秆,利于下季耕作和避免秸秆堆积占地;除焚烧还田外,其余还田方式对环境友好,可避免秸秆处理不当产生污染;减少化肥使用量,节约成本。但是,秸秆直接或翻压还田也存在一些问题:秸秆中碳氮比偏高,如果直接还田,短期内会大量消耗土壤中氮素,影响下季作物生长;而且秸秆中携带各种病虫害,直接还田也可能使田块病虫害加重。所以秸秆还田最好是采用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处理后还田的方式进行。

3 加大政府对用地和养地的补贴投入,制定推进有机农家肥的使用和秸秆堆沤返田制度

政府要制定提升和保护黑土地质量,长期规划积极号召农户自觉积造农家肥,提高农家肥使用率,广泛施用农家肥和秸秆粉碎堆沤还田,来改善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且要出台一些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和秸秆粉碎堆沤还田政策,按照还田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任何人在使用黑土地过程中都应该遵循保护耕地以及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利用黑土地,保护黑土地,是每个使用黑土地的者的责任,使黑土地充满生机和活力,为黑土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強化深松整地,提高耕地的抗旱涝能力

深松整地可以建立“土壤水库”,提高耕地的抗旱涝能力。深松度要达30cm以上,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耕地的理化性能,扩大“土壤水库”容量,可接纳大量的雨水,增强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深松整地可以抢农时、增积温,减少低温冷害对农业的影响;深松整地可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深松能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的三项比例,培肥地力,深松整地可以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看,农民种地忽视养地,黑土地耕层逐年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这是关系农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实行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又可扩大根茬秸秆还田面积,增加有机质含量。

参考文献

[1]王长英.浅谈爱辉区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的作用和效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3).

[2]辛学.大力推广秋翻整地技术 确保明年农业丰产丰收[J].吉林农业,2008(12).

[3]李军.关于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2).

猜你喜欢
保护提升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