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1946年10月31日是蒋介(1887—1975)的59岁生日。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男的是过虚岁的,六十大寿一般是59岁过。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六十大寿也是个不一般的日子,更何况当时的“蒋总统”呢。按照惯例,每年这一天都要隆重庆祝一番,可是彼时内战已起,此时的国力、财力都不允许再折腾了,那么如何为蒋介石热热闹闹地过一个60大寿又不用政府出钱呢?当时蒋身边的一些人经过反复商讨,拿出了一个“献校祝寿”的主意,而且这个想法还很对蒋介石的心思,被其所“欣允”。
所谓“献校祝寿”其实就是向社会各界募捐兴办教育,既是借祝寿办学,更是借办学祝寿,这在当时被国民政府当局认为是一箭双雕的妙举。根据计划,这次“献校”拟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60亿元,为60所国民学校新建、维修校舍,并添置教学设备及课桌椅。
为落实这一想法,官方立即成立了首都“献校祝寿委员会”,这一年也随之被称为“主席六旬兴学祝寿年”。10月12日上午,在南京黄埔路励志社礼堂举行了“献校祝寿委员会”成立大会,当时的南京市长沈怡及社会各界名流都到会祝贺以壮声威,会上还表演了万人大合唱,颇为轰动和热闹了一阵子。
为了能使“献校祝寿”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国民政府当局还动用了各种宣传工具,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如:宴请富商、推销电影票、搞街头活动等;铸造和发行了“福禄寿喜”四字纪念章,作为对捐献突出者的表彰和鼓励,如捐献5万元以上者奖“福”字纪念章,捐献1万元以上者奖“禄”字纪念章,捐献5000元以上者奖“寿”字纪念章,捐献5000元以下者奖“喜”字纪念章,以此激发官民捐献的热情。国民政府还明确规定机关团体职员要拿出自己一天的工作薪酬作为捐献金,以示公务人员的带头之意。而通过民众祝寿捐献的国民学校一律冠以“中正”二字,并将捐款人的姓名在该校刻碑留念,以示褒奖。
尽管国民政府和“献校祝寿委员会”挖空心思用尽手段推进此项活动,但是由于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又起,普通民众生活异常艰难,根本无心也无力响应这个“献校祝寿”活动。虽然当时南京市的各区、乡镇及保甲长全体出动,多方劝告、组织和动员,并将本区域富户名单列表上报,可是到了蒋介石60岁寿诞之时,还是没有几人解囊捐赠,于是只好将指标分到各区,而且将献款日期延时,三分之一延到1946年12月底,三分之一延到1947年6月底。即便如此,直拖到1947年8月底,也仅仅筹集资金5620万元,还不到预定数的十分之一。更讽刺的是,即使这么点经费,也没有都用在教育上,还有一些保甲长利用这个机会大捞特捞,侵吞筹集来的款项。所谓的“献校祝寿”闹剧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的1943年,同样作为一党领袖的毛泽东迎来50岁生日,党内一些同志酝酿为他祝寿,但毛泽东在复信中明确指出:“生日决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在毛泽东的坚持下,党中央和边区各界都没有给毛泽东祝寿。
两相对比,国民党为何兵败大陆,原因也可見一斑吧。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