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主题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对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8-11-28 11:20蔡玉洁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1期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意识

蔡玉洁

语言学习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透过语言感受文化。人教版英语教材题材广泛,内容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其中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人际沟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16个子主题,是教与学过程中应深度探究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依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而“文化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基础要素,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孤立,因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意义情境,并有机地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英语教师可充分挖掘主题语境中承载的文化信息,鼓励学生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参与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探究。

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英语阅读有其独有的特征。例如,文本体裁更多样化、篇幅容量更大、疑难句式出现频率更高、杂糅力度增强。这对学生综合理解篇章内容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大挑战。

有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可能仅止步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未能充分利用主题语境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达不到加强和深化语言学习的目的。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主题语境,关注文本的文化延伸,帮助学生实现知情合一。

二、在英语主题语境中挖掘文化内涵

1.培养世界公民意识,发扬社会服务公德

当代社会呼唤公民具有社会服务意识,强调公民对公共利益有所认识、对公民道德有自觉意识。英语教师应灵活转化教育形式,将公德教育生活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将社会服务意识转化为真实行动。如人教版选修七第四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志愿者生活的素材,教师可在阅读前、中、后进行公共服务意识的渗透。阅读主题是“走进志愿者工作现场,积极参与、学会分享”。

在阅读前(Pre-reading),教师让学生回顾自己做过的助人为乐的事,并思考share一词的深层意义(可用图片作为引导);讨论volunteer一词的内涵(可参考奥运会志愿者、希望工程等)。

在阅读中(While-reading),学生将读到这样一段内容:女教师Jo在信件开端描述了自己在PNG一所学校的所见所闻,并附上了一句感叹,在拜访完Tombe的家庭并同其家人共同生活了一晚之后用寥寥数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透露着一种态度的转变,教师可将其作为后续深度解读文本的一条线索,对学生进行如下追问:“Did Jo feel anything different after the visit to Tombes family from the time she first came to PNG?”“What does this change indicate about her attitude to the voluntary work?”学生带着问题分析文本可知:Jo对自己支教生涯的态度由uncertain(不确定)最终变为了committed(认可)。这种转变源于她感知到当地人民的困难处境,并被当地淳朴民风和人们的真诚好客所打动。这是一个问题启发式文本深度阅读过程,但它巧妙地把社会困难群体境况和志愿者精神蕴含其中,既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又能唤醒学生社会服务意识。

在阅读后(Post-reading),教师可继续设问:“Would you like to work as a volunteer in a poor area? Give your reasons.”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学生在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切身感悟到了社会公德精神,至此文化主题才得以升华。

2.借英语文学载体,促进跨文化创作

很多被选入教材的英语课文都涉及对西方文化的介绍,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与融合。教师要注重利用学生的英文知识,引导学生发展跨文化创作的能力。如针对人教版选修六第二单元的Poems,可设计主题为“诗歌赏析与跨文化创作”的教学。在诗歌的阅读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了五行诗的结构特征、内容和情感色彩后,开展了有趣又稍有难度的五行诗创作,学生以自己对诗歌创作方式及精神要义的理解,把已有的生活经历融入创作,也自然地将中西文化进行了融合(见表1)。

学生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浸润于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这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进而体现出英语思维方式与母语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交融。在这种有意义的跨文化创造中,学生将自然地提升精神境界和文化层次。

3.走近科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础和载体,英语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就是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得以落实的。而科学素养的核心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主要是指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能力。如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的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涉及天文学话题,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教学主题设为“细读知起源,一窥生命进化说”,教师提出了三个任务:了解生命的起源;用思维导图描绘生命进化过程;回答“你认为哪一部分是最关键的”。

(1)Getting students to know the origin of life

Ss are required to scan the text and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Mind map on the evolution of life

(3)Which sec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critical?

通過思维导图的绘制,引领学生将深奥的天文学知识转化为浅显的科学常识,并通过最后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深层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三、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并非简单纯粹的语言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究,并将自己置身于世界话题、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其中进行思辨、分析的过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主题语境,突出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思考相关话题并加深印象,最终帮助学生透过语言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以此引领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语境意识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