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稚童眼中的月亮是皎洁如雪的玉盘,在漆黑如墨的夜空中镶嵌着,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古时文人多溺爱月亮,爱她的风情万种,且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上。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浓浓思乡之情;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深厚友谊之情;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举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独惆怅之感……月亮承载了太多太多文人的情愫。数不胜数的凡人也对她进行遐想:“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矗立在月球之上的“月宫”,还有那只可爱的“玉兔”。
深邃的夜空点缀着若隐若现的微弱的星星之光。月亮毫无疑问成了此时夜空中最耀眼的存在,虽然她没有太阳那令人不可直视的光芒。
长亭之上,一位诗人仰望明月,遥想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与亲人。良久,他拿起酒杯,仰脖一饮而尽,脍炙人口的诗句脱口而出;院内,蝉鸣声不止,有爷孙在树下乘凉。稚童抬头凝视明月,目光不曾移动,爷爷便给他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将月亮当作挚友,常在夜深人静时向她倾吐。思乡时对她吟诗一首,得意时敬她美酒一杯,受挫时对她表露不快……月亮,耐心地听着,看着。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月亮已不再朦胧。人类已登上月球,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没有嫦娥,也没有月宫,更没有玉兔。但是少了一份神秘感并不影响它的美,月亮依旧是人们心中的那个“月亮”,是“举头望明月”的月亮,是“月是故乡明”的月亮,更是“举杯邀明月”的月亮。
夜已深,夜空中没有一丝乌云,依旧是“众星拱月”的景象。星星还是飘忽不定的星星,月亮还是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月亮。物是人非,当年月下吟诗作赋、抒情言志的人没有了,多了一群怀揣着梦想,向未来大踏步行军的少年。
象征,月之思
自古以来,以“月亮”为意象进行的诗歌创作浩如烟海,同一个月亮,不同人的笔下有不同的风景。月,深深地烙印上了人的情感,有喜有悲,有聚有散。有情之月,隐射着含情之人。在月的音符里,我们能感受到情感的律动,以模糊而蕴藉的意象,承载着情感的无处宣泄。在该文里,作者畅想古今,一转“月”的忧愁,欢快而明朗地唱着月的赞歌。欧阳修在《玉楼春》中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啊,那些渺茫的,那些舒朗的,其实都是对自我的观照,月,不过是一个象征。(心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