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 要: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新型制造技术应运而生,相应的技能人才培养刻不容缓。技师学院顺应时代潮流,有必要开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为3D打印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3D打印 专业建设 课程设置 实训室建设
在市场和政策双管齐下的强力推动下,制造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智造”时代加速到来。3D打印,也被称为增材制造、快速成型制造,是一项被看作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进制造技术。技师学院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3D打印专业建设迫在眉睫。
一、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意义
1.助力中国制造智能转型,培养生力军
2015年2月11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发《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并明确指出:组织实施学校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术普及工程。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智能制造概念席卷了中国工业领域。作为自动化生产方式的一种,3D打印有望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重点环节,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
由于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应的企业对3D打印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当前,调查顯示3D打印市场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尤其是创作兼技术设计和实际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3D打印产业涉及的行业特别多,涵盖面非常广,例如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医疗器械业、建筑业、考古业、文化艺术、雕刻、首饰加工、服装业等。但是目前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相近行业的从业人员转行。因此,技师学院有必要建设3D打印专业,培养大批3D打印技术技能人才。
2.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升级,寻求新发展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做出重要批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所有高等院校都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人才,但是,就其转型的速度和效率来讲,技师学院显然是站在更靠前的“起跑线”。3D打印专业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国家重点发展支持的产业。技师学院开设3D打印专业顺应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对于自身发展和强大有重大意义。
3.改变职业教育人培定位,转型人才观
一直以来,技师学院的定位往往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然而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对技师学院的认知普遍是“低端、底层”的固化印象,这也让技师学院难以走出其自身发展局限。3D打印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懂得技能,还要求具有创新能力和与时俱进的能力。这是技师学院改造自我,发展创新的良好契机。3D打印是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技师学院可通过建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提升技术高度和素质高度,实现从培养“工人”到培养“工程师”的升级转变,拓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和技术创新型人才。
二、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评价体系三个对接
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以职业岗位分析为起点,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任职及职业发展要求为依据,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与企业深度合作,校外加大教学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校内建设理实一体3D打印实训室,根据企业生产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时间与空间,避免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矛盾,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课程考核与企业评价对接: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实施以证代考、产品代考等新型评价体系,完善“企业参与、全程考核、多元评价”的课程立体考评体系,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加强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实现以企业为主,终极考核的理念。
2.队伍建设,内培外聘专兼结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上靠、横联、内培、外聘”的方法,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上靠”,即聘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横联”,即与大中型企业、民营小微型企业开展合作,聘请一些专业技术骨干、专家、业务带头人担当兼职教师;“内培”,即对现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外派学习进修或专业转型的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外聘”,即从省外、市外招聘优秀人才,特别是实际应用操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3.实训基地,内外互通共建共享
学校要联系专业对口合作企业,将企业引入学校,在校内设立“校中厂”,引入了真实的企业生产项目或技术研发项目,开发仿真项目,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
学校寻找合作企业资源,成立“厂中校”,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将企业优质的技术资源引入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教育中,实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
“校中厂”“厂中校”将合作企业与学校资源进行了有机融合,企业的设备优势及技术优势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保障;学校师资队伍优势助力企业进行大量的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化。
4.培养模式,工学交替能力递进
学校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实行双证融通,培养企业满意的合格人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动作平台,把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利用学校与社会两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5.社会服务,辐射经济促进发展
技师学院必须将自身办学优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总体目标。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依托自身教师队伍及实训教学条件,为周边行业、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依托自身职业技能鉴定优势,为进城务工人员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社会知名度。
三、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掌握3D建模与3D打印知识与技能,具备3D打印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三维设计、三维扫描仪逆向造型、3D打印设备操作和维护工作以及推广销售的高级技能人才。
课程设置主要分五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技能实训课程。课程体系既要反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又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中的四种能力,即基础文化能力、专业技术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它们之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需要搭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自主学习课程等四个平台来实现,将职业资格,行业标准和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基于基础文化、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
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企业观摩认知。让学生在掌握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科、职业、行业、企业有所认识。组织学生去当地企业进行企业观摩认知3D打印企业,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和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索、追求创新、广泛关注行业发展等良好学习特质。学校可以开设工匠精神、技能成就梦想、德育、法律常识、计算机英语、体育健康、机械制图、美术基础、计算机基础、AUTOCAD、123DISIGN、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
第二、第三学年:专业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及技能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3D打印主要职业技能,培养熟练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校可以开设平面设计、色彩构成、3DMAX、三维建模、三维扫描技术、三维修模、逆向设计、3D打印材料的功能使用、3D打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D打印综合实训、UG软件应用、3D打印创课学堂、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课程。
第四学年:顶岗实习为主。采用企业课堂、远程教学、返校學习等方式进行岗位教学和职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满意就业、终身发展。这一学年的课程围绕四个重点开展:一是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训练为重点,开展心理辅导、职业指导;二是学生初接触岗位时培养其对行业和岗位热情为重点,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展开全面指导;三是以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积极性、推进毕业生由“学生—工人”转变为重点,以专业技能提升、顶岗实习考核为主;四是以满足学生职业规划、求职准备、完成学业、自我创业等需求为重点,以毕业设计制作、简历编写、面试技巧训练、创业基础课程为主。
四、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建设
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实训室建设原则为: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紧密衔接专业课程,软硬件一体化创新整合。
3D打印过程一般包括扫描数据收集、数字建模处理、打印输出、后期加工等几个过程,针对每一个过程可以相应建立专门的实训室,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每个过程。学校可以建立四个实训室:三维建模实训室、逆向工程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后期工艺实训室。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已于2016年成功开设了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经过两年的专业教学实践,该专业呈现非常好的发展态势,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笔者学校现已成为了该专业的省赛、世赛培训及竞赛基地,承担起了为国家培养3D打印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责任。
(作者单位:三峡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