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溶指标对脑出血血肿的影响

2018-11-28 02:41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2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二聚体

全 裔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 541001)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由于脑部的细小动脉管壁变薄并进一步破裂导致的,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该病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硬化,以及特异性动脉炎等,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病因。此外,情绪激动、不良嗜好(酗酒、吸烟等)、过度劳累,以及气候变化等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2]。血肿是由于患者病变脑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往往伴随水肿的出现,从而压迫周围脑组织并使其发生坏死,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有效清除血肿以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来治疗脑出血,尿激酶常作为血肿液化剂对血肿进行溶解和引流[4]。由于尿激酶的作用靶点是纤溶酶原,且国内缺少对尿激酶使用及理论基础等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血浆纤溶指标对脑出血血肿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治疗中尿激酶的使用和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脑出血患者,以及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1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85例,女67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7.10±2.32)岁;出血量8.20~55.00 mL,平均出血量(24.20±10.45)mL。对照组男80例,女68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5.20±2.1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纳入标准:术前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发病不超过7 d;近1年无血栓及出血病史;同意参与研究患者。排除标准:有心肝肾功能病史;并发其他系统肿瘤者;近1个月内服用影响纤溶活性的药物及抗凝药物者;拒绝参与研究者。健康检查者纳入标准:经CT检查头部正常;无心肝肾疾病。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观察组:经家属同意后,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血肿性状、大小等对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术前采取患者外周血标本待用。术中抽吸患者混合血肿液,首次抽吸时留取3 mL置于无菌凝血检验管中,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出上清液后与术前采取的外周血标本分别做标记后放于-80 ℃冰箱内待检。对照组:取晨间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后置于超低温冰箱内待测。两组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Siemens公司配套试剂盒),检测仪器为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上清液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

1.3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患者血肿和外周血标本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中的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外周血和血肿标本中纤溶酶原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与血肿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水平与血肿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与血肿检测结果比较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检测结果比较

2.3观察组血肿和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肿和对照组外周血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观察组外周血与血肿中纤溶酶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和血肿中纤溶酶原呈正相关(r=0.671,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和血肿中D-二聚体无相关性(r=0.127,P>0.05)。

表3 观察组血肿和对照组外周血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脑出血作为神经内科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拥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造成家庭负担[5-6]。脑出血后形成的血肿极有可能会损害其周围的其他正常脑组织,甚至会伴随水肿的出现,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因此,对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以往研究表明,脑出血血肿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经常会发生改变,但其变化规律仍存在争议[7]。临床上也希望能够通过检测纤溶、凝血指标来指导和判断脑出血血肿的治疗和预后,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探讨血浆纤溶指标,对脑出血血肿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和血肿中纤溶酶原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1)观察组血肿中纤溶酶原的水平较外周血高,但两组纤溶酶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活性经常会发生改变,当脑内血管破裂时,脑组织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及损伤的脑血管内膜会导致一系列的凝血途径,为达到止血目的凝血系统开始亢进,由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消耗使得纤溶活性不断增强。但本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纤溶酶原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王姝等[8]研究结果一致。(2)观察组血肿中的纤溶酶原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血肿的凝聚释放许多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导致纤溶物质聚集,但生理状态下脑组织中只含有较少的纤溶物质,在发病3 d后tPA mRNA的表达开始明显提高,从而导致纤溶酶原无法激活以至于不能发挥纤溶酶的溶解血肿作用,因此通常需要加入尿激酶以促进血肿的纤溶过程,减少脑组织的损伤[9]。(3)观察组血肿和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是在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后水解交联纤维蛋白,之后由纤维蛋白水解形成的。其能够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的状态,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都说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国内许多研究表明,在脑出血急性期D-二聚体的水平在外周血中较高,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脑出血发生后,外周血和血肿中的D-二聚体水平发生了变化[10]。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血肿中存在纤溶酶原,其中纤溶活性高于血浆中的纤溶活性,且二者存在正相关性,因此,对血浆中纤溶活性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血肿的指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二聚体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