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发展研究

2018-11-28 02:17刘湘红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旅游业河南省

刘湘红

(河南省南阳市规划设计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未来30年较好的投资项目。据美国权威部门预测,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人文景观旅游主要通过宣传文化遗产和人文风俗,以旅游目的地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通过游客感受人文风光的旅游活动。人文景观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在自然景观旅游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基础上,人文景观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人文旅游开发中具有十足的优势[1],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视角开展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楼嘉军就对我国旅游人文景观的开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是21世纪中国旅游发展的热点[2]。近年来,随着河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较多学者对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开展研究。王继红[3]对河南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态势进行了分析,李湘豫、梁留科[4]运用GIS技术分析了河南佛教塔寺文化旅游地域分布,岳贤锋[5]还对河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陈太政等[6]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景观资源丰富、数量众多,单体种类全、天地人合一、历史时间跨度长、游憩价值高,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7]。如何合理有效开发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文旅游市场的社会经济效益,优化河南省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利于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推动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一、河南人文景观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河南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发展概述

河南省地处平原,是华夏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文化遗址众多,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复杂多样的自然地形产生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河南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种类和层次上看,河南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到25 323个,占全省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63%;河南省博物院是中国四大博物院之一,目前河南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河南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18年,河南拥有11个世界级品牌旅游景区,13个国家 5A级景区。这些大部分都是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除此之外,河南还拥有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洛阳有著名的白马寺和龙门石窟。白马寺在洛阳城东约12公里,最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950年的变迁和沧桑,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的美称。龙门石窟在洛阳城南13公里,因为香山和龙门山在伊水的东西两岸,形成对峙好像天然的门阙,所以古代将其称为“伊阙”,到隋唐之后,才开始流行龙门的叫法。开封有包公祠,坐落于城内景色非常美丽的包公湖西畔,占地约一公顷,是传统的仿宋风格的古代建筑群。少林寺则是天下第一名刹,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坐落于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在少室山下的一片茂密的林子里,因此取名为“少林寺”。根据现有的大量文献记载以及物质文物证据,黄帝出生在位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黄帝故里就建于此——始建于汉魏时期,后期每个朝代都会进行修复,在大殿的正中央是黄帝中年时期的坐像,四周墙壁绘制的是赞颂黄帝功德的壁画。其他如安阳殷墟、济源济渎庙、开封相国寺、淮阳太昊陵等都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值得一去的人文景观。综上可见,河南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多”“全”“高”“古”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系、互相交融、不可替代而又无法复制,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及人文旅游产品创新升级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河南人文景观旅游发展的“三效”效益

1.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人员就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旅游产业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与发展。首先,人文景观旅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可提升景区人民收入,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人文旅游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当旅游人数增加时,景区的旅游收入就会增加[8],那么旅游消费带来的税收就可以增加。其次促进就业。图2显示河南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人文景观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让当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业的开发过程,在经济上获得收益。如目前省内各地不断兴起的民宿以及一些人文旅游区的农家乐等,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这给景区当地居民提供了特别的就业创收渠道。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结果,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可在其他行业间接增加工作岗位5~7个。人文旅游业的发展对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的需求,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缓解河南省的就业压力。

图1 2003-2015年河南省国内旅游收入

图2 2003-2015年河南省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旅游要素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入21世纪,旅游新业态面向深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必然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升级。在技术方面,必须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新成果,把健康、绿色、智能、节能降耗等新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在管理方面,必须根据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原则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内涵的品牌。旅游产业的更新换代及相关技术与管理的提升进一步会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与旅游相关产业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河南人文景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艺品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游客参观人文景观是为了感受文化的内涵,自然对手工艺品的制作就非常热衷,在观赏的同时会购买很多旅游区特色的纪念品,带回去做收藏或者赠送亲友。因此将人文旅游业与各产业融合起来,可以创新人文旅游业的高科技产品,实现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9]。

3.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交融。旅游作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除了休闲娱乐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外,人们更加注重灵魂的洗涤、文化的熏陶。只有将文化融入旅游中,在旅游开发中贯彻文化思维,才能使旅游利民利国,更让中华文化通过旅游绽放光彩。河南人文景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旅游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同化作用,各民族游客的往来与参观,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感情交融与往来发展。

4.改善生态环境,有利文物保护。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有重要的环境效益。旅游环境效益表现为旅游业促进环境的美化、绿化,使人们重视文物古迹的修复和重建,改变了城市文化面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修建、景区周边环境的绿化与美化,都会大大促进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修建,有利于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城乡面貌的合理发展;游客与社区居民对旅游文化的熏陶与同化,有利于提高旅游区当地公民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景区内文物资源的保护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旅游行业新规划发布以来,河南省的人文旅游市场发展日趋完善,人文旅游项目日趋增多,文化旅游产品的类型也逐渐趋于多元化。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发展了一大批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线路和景区。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多种人文旅游项目和各类产品循序渐进地走入市场。人文旅游活动越来越丰富,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也明显提升,人文旅游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也逐步扩大。尽管如此,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开发过度

由于大多数人文旅游区内出现现代建筑过多,人文景区过于现代化和商业化,破坏人文古迹的真实性,使得游客对文化的感受度不高。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河南省接待的游客数持续上升,远远超过了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河南省人文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人文旅游景区的经营人员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忽视景区的实际客流承载量,在旅游旺季时不限制客流,导致景区超量。由于人文景观旅游区具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因此对旅游行为具有限定的客流承受力,这种承受力取决于市场开发的框架,游客活动超出了一个景区的承受力,将破坏人文旅游区的生态系统框架,造成人文旅游景区的旅游功能受损。所以,景区内游客超量,就会显得非常拥挤,造成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能获得舒适感。并且,人文景区接待游客人数的增加会造成人文景区的环境污染,如游客随意抛撒垃圾,造成景区内垃圾堆积,不仅破坏了人文和自然景观,而且污染了景点的水系统;游客在景区建筑物上乱涂乱画,处处留名为念,严重破坏了人文景观的观赏性。这种对景区缺乏合理规划、保护意识的开发、急功近利的行为破坏了人文景观文化遗产,也影响游客的文化体验。

图3 河南省2015年人文景区日最大承载量

图4 2003-2015年河南省接待国内游客数

(二)旅游市场运营不规范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被投诉的次数仍然较多。旅游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个别导游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态度不够好,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欠妥,易引发游客投诉;二是部分热点人文景区接待服务能力不足,景区道路交通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车辆停车位不够,应急疏导措施不力,不能及时限流,出现了车流和人流高峰;三是少数人文景区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工作人员服务差,没有足够的耐心对游客进行疏导。

表1 2011-2016年河南省人文旅游被投诉次数

根据近几年河南省旅游市场检查情况以及《关于2016年全省旅游市场检查情况的通报》,2016年对旅行社90家、导游82人进行抽查。发现人文旅游企业仍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旅行社恶性价格竞争、以“不合理的低价”经营旅游业务、强迫游客购物、未经游客同意就给游客换旅游团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少数旅行社存在超范围宣传、经营出境游;三是部分旅行社从不具备合格资质的供应商处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或者委托非法经营的机构代理业务;四是不按照规定签订旅行合同,不能按照《旅游法》和《旅行社条例》的规定填写合同的旅行社占很大比例,缺失或不明确的内容较多;五是部分旅行社接待业务的场所未按规定悬挂《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证书,网站没有许可证信息;六是部分旅行社的业务档案保存不完整,不能按照规定期限保存,业务档案存在缺项或不全的现象。这些问题都表明,人文旅游市场乃至河南整个旅游市场的运营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运营制度不完善。

(三)缺乏专业人才

2017年,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委会成立课题组,对我国旅游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现状做了调查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旅游业约2000万工作人员,其中河南旅游业就业总数300多万人。测算数据表明,河南省人文旅游业也缺乏专业人才。深入分析河南省旅游企业的人才结构发现,酒店和餐饮业越来越重视从业人员的素质;餐饮业对可以进行高级操作的人才特别需求,旅行社一直以来对从业人员都不注重学历;旅游职业人才能力水平需求相对较高,市场需求大。

在河南省旅游从业人员总数上,人才供给未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旅游企业对于高校学生的需要空间很大,但是旅游企业人才市场的供给总量仍赶不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管理层来看,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教育水平大部分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比重较大,大多数员工的学识水平有待提高。从市场需求来看,人文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对较高的学识素质,能够让游客在感受到文化的同时,享受到旅游的丰富功能,提升旅游的质量。从结构来看,高校没有设置对行业布局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人文旅游行业链与各种各样的职位联系不紧密,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水平跟不上企业的职位要求,院校生表现出结构性过剩。

三、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制度不完善

首先是省内人文旅游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表现在人文景区内的管理机构,除了地方政府外,通常还有其他部门的参与管理,这样一来大家都不愿意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目前人文景观市场的问题非常大,好多内部员工,虽然在位,却不办事。并且对于一些好的项目如清明上河园,多个部门都争着去做,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都不愿意去做。

其次是河南省人文景观环境保护立法不完善。河南省没有相关的旅游环境保护条例,而且国内的现有法律法规内容分散、重叠或空白,难以形成体系,同时对破坏人文旅游环境行为的认定模糊,处罚措施不到位。例如,许多游客会在古迹上留名纪念,这在很多新闻中都只是谴责为不道德的行为,因为没有法律可以制止,管理部门没有法律依据来改善这种情况。

再次,有些执法者执法不严。一些违法者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起诉或处罚,但他们以不正当的手段使违法者逃避了法律责任。此外,一些执法人员存在很多执法问题,这让执法更加困难,使违法者逍遥法外,严重践踏了法律的尊严。

最后,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监督的滞后性。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广大群众应该是监督者,但现状并不是这样,这些都是需要被改变的地方。并且许多游客大都没有这个意识。监督的滞后性使得很多问题提出来后没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相关法律不完善使得河南省人文旅游市场的开发存在很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改进。

(二)行业服务制度不完善

首先,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并且对员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技能培训。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相应服务不好。其次,没有完善人文景区的信息服务。例如,一些景区没有及时在网站上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公众信息资料少;人文景区外部引导标志不规范、设置不合理、不明显。再次,人文景区内环境卫生差,医疗卫生也差,河南省仅有10%的景区内设有医务室。最后,人文景区的基础设施差,小部分人文景区忽视景区的游客体验,没有做到水处理达标、绿植被覆盖面积达标等。

(三)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

对于人文旅游缺乏专业人才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学校的人文旅游专业是自然选择的,若就业率不高,可能会导致旅游业相关专业缩小招生规模甚至取消。其次是人文旅游的从业人员离职率高,留不住人才。因为行业中很少构建吸引人才的发展空间,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长期从事旅游服务,很多毕业生只愿意选择传统意义的“好”工作。再次是人文旅游企业只追求利益,忽视了人文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10]。如一些导游素质低下,对游客大呼小叫,或者跟游客起冲突;餐饮住宿业的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对前来消费的游客爱理不理;由于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不高,无法与国际游客很好的交流,降低了国际游客对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体验度。另外,人文景区也没有注重培养能修复被破坏的文化遗产的专业人员。这些都会导致人文旅游业缺乏能代表景区形象、能保护文化遗产、能沟通国际游客的专业人才。

四、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一)加强人文景观旅游市场相关制度建设

1.加强人文旅游环境保护法规建设。河南省应当制定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相关地方性法规,用以规范和约束人文旅游市场开发行为,将保护文化遗产纳入基础的法规,制定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法规,形成统一的制度。执法人员应该严格执法,依法惩处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让每一个违法者都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破坏旅游环境跟别的违法行为一样要受到惩罚。政府也要设立法律的监管机制,才能约束立法、执法、司法的每个环节,确保人文旅游环保体制有效运行。

2.落实人文旅游服务标准。根据国家旅游局2016年发布的《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行业准则》,河南在人文景观旅游服务这一方面还是没有达到标准的,所以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准则开发建设,通过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串联休闲空间的慢行人文旅游廊道、经营性休闲空间等基础设施保证人文景观旅游的游客舒适体验度,也要加强人文资源和环境保护,如落实森林(草地)覆盖率高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国家级人文遗产或传统建筑群落应保存完整等,充分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同时,加强旅游安全保障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日常管理机制、风险提示系统。也应该设立供游客查询信息的咨询平台,要设立公共信息导向标识,设置有智慧旅游营销系统和全媒体旅游信息市场传播系统以及政府智慧旅游公共管理平台[11]。

3.成立并切实发挥人文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设立河南省旅游协会,在政府和会员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推动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12]。河南省没有特定的人文旅游协会,也没有从业人员协会,因此,河南省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应该建立人文旅游协会和从业人员协会,通过人文旅游协会对人文景观旅游市场和从业人员具体情况的研究,了解人文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有利于人文旅游市场的发展。从业人员协会应该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素养培训,服务素质培训,以及解决从业人员心理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文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作用。

(二)“一带一路”+传统文化开拓国际人文旅游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多外国游客开始期望能来中国体验原汁原味的丝路风情。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覆盖国家的国际游客8500万人次来华旅游。而携程网在《2016“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入境篇)》中指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旅客突破了300万人次,较2015年全年增长超过了50%。“一带一路”连接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明起源地,所以,历史和文化符号是“一带一路”这个超级IP为人文旅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因此,河南省应该抓住“一带一路”这个国际人文旅游市场的机遇,与省内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通过在国际上大力宣传黄帝故里每年度的“寻祖、祭祖”活动以及少林寺的武术文化,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来到河南省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武术魅力。在开发国际人文旅游市场的同时,要加强省内人文景区的区域合作发展,通过代表性的人文景区如黄帝故里和少林寺,将国际游客引入其他人文景区游览,实现省内人文景区紧密结合,互补发展。

(三)维持人文景观旅游特色

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共有49项世界遗产。意大利较多的旅游城市都保存着各自的特点,而且浓厚的古朴感和现代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城市拥有自己独立的代表性人文景观,用城市厚重的文化感和扑面而来的历史感向游客展现出属于城市自己的风格。意大利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着重保持古迹的原始风味,确保不破坏古迹和城市的独立性。

借鉴意大利人文旅游业的制度,河南省应该注重古老文化和建筑保护性开发,贯彻国家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理念,对人文旅游景区做到边开发边保护。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一定要在遗产保护这个方面加大力度,同时也要推动人文旅游发展与环境建设相促进。不能将城市建设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应该用城市自己的特点来传承历史文化,用文化和历史代表城市,用特色城市文化符号来推动人文旅游业的发展。

(四)培养人文旅游专业人才

贯彻实施“人才强旅”战略,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该联合设立从业人员培训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互联网+旅游”开辟了人文旅游新的领域,人文旅游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人文旅游专业培养路线,使人文旅游从业人员具有与人文旅游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旅游业在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交流合作密切,在人文景观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样需求国际化的人文旅游专业人员。所以,旅游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经济管理资源,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借鉴国际标准培育适应国际人文旅游市场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旅游业河南省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